2025-04-24 06:2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4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宜昌市举行“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新闻发布会,总结湖北推动医改成效,为全国医改攻坚提供实践范本,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红辉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陈红辉说,宜昌始终坚持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学思践悟三明经验,高位推动,让医改成效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一是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建立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机制,累计开展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6批次、754项,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价超50%,CT、核磁等检查费用下降26.8%,有效缓解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二是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累计招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医学专家10名、博士330名;推动县级医院提高服务能力水平,超过90%的患者在县域内解决看病问题;建设紧密型医联体,65%的患者看病首选基层。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落实政府投入责任,财政对卫生健康投入年均增长8.5%,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增设公益事业聘用编制1728个,建立市县编制周转池,从制度上、机制上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保障公益性。
陈红辉介绍,宜昌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领作用,将数字医疗纳入智慧城市、数字宜昌建设,投入18.4亿元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构筑全市远程心电、影像、会诊、检验及病理“五大中心”,编织智慧急救一张网,搭建智慧血站,建成15个类别中医知识库和中医辅助远程诊断平台,为392万居民开通“一部手机管健康——宜健通”线上服务,让群众看病更省时、省钱、省心。
陈红辉还就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提升服务能力回答了记者提问。他说,近年来,宜昌积极打造“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模式,9个县市全部建成紧密型医共体,110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建成1340个村卫生室、108个社区医务室、191个胸痛救治单元及脑卒中防治站、37个乡镇卫生院血液透析室,创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72个,将网格员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让群众拥有身边的“健康管家”。(记者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