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绘地球绿色画卷

2025-04-23 16:4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的是共生,追求的是和谐。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过度开发、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对地球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现象反复阐明一个道理:在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球上,人类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

怎样共生,如何才能和谐?地球孕育万物生灵,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理念,培育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等等,如同拼图,每一块都有色彩,才能拼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风景。而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身处同一个地球,头顶同一片蓝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乎人类未来。面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考题,中国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美丽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例如,首创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规;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人工造林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建立全球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覆盖65%的高等植物群落和74%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2025年试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超3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范例;中国承诺“双碳”目标,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引领者;“一带一路”推广绿色基建与清洁能源技术,帮助多国改善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以系统性实践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可复制的方案与智慧。

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为节能减排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应将环保课程融入教学体系,多元化增加环保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地球公民责任感;建议相关网络平台开发垃圾分类APP、碳足迹计算器等软件,推进环保理念的认知和践行;建议街道社区组织卫生清理、旧物交换等活动,让环保真正落地;建议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和科学监管推进绿色发展。唯有多方发力,让环保理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汇聚磅礴力量。期待更多人、更多行业加入守护地球的行动,共同守护我们唯一的家园。

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身体力行是取得这些成就的关键。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力军。我们深知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以世界地球日为契机,致力于将绿色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让每一天都成为“地球日”,最终让绿色生活成为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倡导节约能源、减少塑料使用、垃圾分类、爱护绿植、节约粮食、绿色出行等行动。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体系,形成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强大合力。只有让绿色生活成为习惯,才能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汇聚磅礴力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应把这作为一个理念,化为一种行动,不仅在世界地球日这一天,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与坚持,如此我们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地球才会永远蔚蓝。

作者:西陵区市场监管局 谭金山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