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蓄能 奋楫笃行 ——兴山职教中心“双优”学校建设侧记

2025-04-23 11:5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坐落于香溪河畔的一所以中高职教育为主体、专业技能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为两翼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近年来,她秉承“正德砺技”的校训和“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瞄准“双优”校建设目标,通过一系列举措,奏响了“双优”校建设中的教育强音,迈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按照“考核标准化、贡献卓越化、团队专业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校园精致化”的“六化”并举质量发展思路,开展“双优”学校建设,确立“为区域经济建设培养品德优良、素质过硬、勇于创业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的使命,明确了“立足德技文化,打造双优职校”的办学愿景。把原来的职责梳理归类成人才培养职能分工表,设计优化工作程序,理顺管理链条,明确责任主体,提高办事效率。

围绕“目标与计划——资源与服务保障——过程与管理——检查与改进”四大环节制定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制定学生职业能力等级标准框架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创建管理成熟度评估标准,完善所有教育教学服务标准。

成立“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生活服务、学业服务、个性化服务和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四类服务,根据制定的各类教育服务质量标准,定期自查和不定期抽查,实施月度奖惩制度,开展满意度调查,识别工作需求和改进点,确保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组建校内质量管理自评队伍,按照纵向从“被动型、萌芽型、主动型、创新型、卓越型”五个等级深入,横向从“系统、执行、改进、一体化”四层次展开的“五等级四层次”管理成熟度评估标准,全校所有部门围绕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开展自我评估,建立长效自评机制,不断提升综合办学水平。

开发教育服务督查、质量文件管理、学生网上学习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等系统,建立网上审批流程;利用云平台开展顾客满意度在线调查、统计分析;强化数据信息的记录、分析和保存,实现质量管理的常态化监测和预警;利用超星平台辅助师生在线教与学,通过师生考勤、辅导答疑、教学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全过程信息化,并以此实现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此外,积极落实1+X证书制度,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校聚焦课堂“主阵地”,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全面助推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制定《兴山职教中心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以及与之配套实施细则,面向所有的部门和教职员工开展诊断性绩效考核,根据诊断性绩效考核结果识别绩效改进和提高点,助力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注入“源头活水”,保证学校目标顺利达成。

一系列事关“双优”校建设的关键问题和难点被一一突破,传递着兴山职教中心发展的澎湃活力,进展和成绩有目共睹。

校园内芳草萋萋,花繁树茂,生机盎然……。现代化的教学楼、学生公寓楼、设施完备的多功能厅和高标准的运动场,学校实现无线互联网全覆盖,30个多媒体教室全部配备有交互智能一体机和集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于一身的“云平台”,拥有藏书10万余册的图书馆和云桌面的电子阅览室。学校具备的高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形成集实践教学、企业仿真生产实训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场地。

学校承担的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植物生产与环境》被教育部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当选为“全国数智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互联网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绿色矿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成人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省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鄂西片区(兴山)建筑产业工人和乡村建设工匠技能培训基地”等近百项综合荣誉。区域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落户学校、与企业携手共建的“订单班”,已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

谈及未来发展,校长李传华表示,将举全校之力稳步推进“双优”建设,以智提质、以新赋能,让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比翼齐飞,致力把学校建设成适应新时代的“工匠摇篮”,为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通讯员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