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08:2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4月19日,宜都市枝城镇架锅山村的樱桃园内,游客在体验樱桃采摘的快乐。(记者孙玉敏 摄)
4月19日清晨,宜都市枝城镇架锅山村的樱桃园内,红玛瑙般的樱桃挂满枝头,田间地头处处是采摘游客的欢声笑语。
“前几天就打电话预约了,今天要来采摘樱桃,很多都是熟客,几乎每年都会来采摘。”在架锅山村樱桃园,村民王春霞正在果园里招呼着前来采摘的游客。
游客龚女士一家边采边尝:“现采摘的樱桃,既绿色又新鲜,吃着很放心。”
不远处,樱桃种植大户周书华的樱桃园也陆续迎来了游客。“20多年前,樱桃一斤只能卖1块钱,现在樱桃刚上市,就能卖到20元。”周书华摸着自家的樱桃树笑着说,50多棵樱桃树,预计今年可产1000公斤,保底收入可达到2万元。
周书华是个有追求的人,2021年,架锅山村从十堰房县引进优质樱桃品种,周书华率先试种20余棵。如今,这些皮薄肉厚、糖分更高、色泽更加红润的新品已经进入挂果期,“今年不少游客已经尝鲜,十分喜爱,明年大面积上市后,收入还能增加。”周书华信心满满。
村里像他这样的种植户不在少数。该村通过“党员干部先种、群众房前屋后广种、合作社带动精种”的模式,全村已发展新品种樱桃140亩,预计2026年将形成连片采摘区,为集体经济开辟新的增长点。
“樱桃摘完有桃子,桃子过后有青脆李、柑橘,一年四季都不闲。”王春霞说,村里带领群众巧打“时间差”,在荒坡、田坎间,种植桃、李、枇杷等小水果,形成了“四季可采摘”的产业布局。
“小水果要发展,就得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架锅山村党总支书记周心全介绍,通过科学制定“小水果专业村”规划,结合6个村民小组的特点差异化种植,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同时引入合作社技术指导,确保品种常换常新。如今,20个标准化采摘园串点成链,小水果产业正向着规模化、品牌化迈进。
村“两委”的产业发展账本记录着蜕变:全村柑橘种植面积1500亩、桃李等小水果种植面积1000亩、茶叶种植面积860亩。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1.29万元,同比增长15.72%。
小水果产业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架锅山桃李”金字招牌每年吸引不少宜昌及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依托乡村旅游品牌,架锅山村近几年又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完善基础设施:100亩樱桃山配套建设大棚和作业道、水库公路拓宽、主干道亮化……
临近中午,沿着新硬化的村道行进,停车场、观景台、生态公厕一应俱全。不少游客在体验采摘乐趣后,又到当地的农家乐,品尝正宗的山货美食。
“今年3月的桃花节,一天可以接待游客近30桌,最近几天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一天也有7、8桌。”张家冲水库农庄老板黎孔珍介绍。
站在樱桃园,往山谷深处望去,连片的樱桃树在春风中舒展新枝。架锅山村用一颗颗小水果写就的“致富经”,正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续写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记者孙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