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06:3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作为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夷陵区已探明磷矿储量达26亿吨,孕育多家磷矿企业。
近年来,该地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立足全市“矿化一体”战略,推动链式布局,持续聚焦创新这一强劲动力,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磷矿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磷矿产业生出“七十二变”。
三宁矿业智慧调度选矿。(图片由樟村坪镇政府提供)
新技术革新生产方式
4月15日,在夷陵区樟村坪镇宜化杉树垭矿区光电选矿车间,X射线如“工业CT”般穿透矿石,将磷矿与废石进行精准识别。
据杉树垭矿区负责人刘建介绍,这套智能分选系统,能使精矿产出率从55%跃升至60%,矿石利用率提高6%以上。
樟村坪磷矿储量丰富,但中低品位磷矿占比高,选矿提纯至关重要。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樟村坪加大力度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推动传统生产方式变革。
樟村坪镇党委书记胡智勇介绍,“我们通过重介质选矿、光电选矿等方式,成功将开采磷矿品位提高到26%以上,进一步提高了矿石的品质和利用效率。”
这是新技术带来的变化之一。
依托“5G+工业互联网”,樟村坪正构建起“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生产方式。
在三宁矿业挑水河矿区,智能矿卡推动装矿、运矿、卸矿实现无人运输作业;
在华西矿业井下,5G智慧矿山安全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盯梢”,井下设备异常检测准确率超过98%;
在宜化殷家坪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通过操纵杆,远程操作无人凿岩台车,将矿石块分解破碎。
据统计,樟村坪镇18家矿企每年共投入8亿元左右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当中。
这些新技术不仅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更成为磷矿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新链条重塑产业格局
4月15日下午,位于樟村坪镇的邦普宜化江家墩东部矿区,工人正在铆足干劲,加快按照目标计划进行施工作业。
项目现场负责人乔新华告诉记者,该项目预计2029年实现竣工,建成投用后,每年能够为邦普宜化项目提供150万吨的磷矿原料。
邦普作为新能源新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重仓宜昌后,正激活宜昌传统磷矿产业的“一池春水”。
夷陵区是中国磷矿八大主产区之一,多年来,由于规划限制,只能售卖附加值较低的原矿石。
今年1月,夷陵区与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在东部产业新区打造磷系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
据介绍,该项目将围绕磷矿资源整合及其高值高效开发利用,打通该区从磷矿原石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条。
夷陵区经济商务局局长谭芳芳表示,这是夷陵区推动“矿化一体”链式发展的重要一步,将补齐磷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
记者从施工单位获悉,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近年来,夷陵区依托资源和磷矿产业基础,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同时,全力布局新赛道,延伸新链条,推动产业格局裂变起势。
新集群积蓄发展动能
4月15日,位于夷陵区龙泉镇的宜昌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集装箱车间,工人们将一箱箱电芯码放整齐,准备出库发货。
宜昌楚能负责人肖礼理介绍:“目前市场订单稳定,我们每天的电池出货量能达到5万支。”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是夷陵区推动传统磷矿产业向现代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2023年8月,该项目一期建成投产以来,随着产能逐步攀升,源源不断的“芯”动能正在释放。
据数据统计,2024年,楚能新能源年产能规模超110GWh,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近200亿元,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依托楚能,夷陵区正通过“五个一”产业链招商,招引优质配套项目,打造和完善现代化工新材料“伴生产业链”。
目前,该区已签约上下游产业链项目11个,建成后将为夷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积蓄新动能。
夷陵区招商局局长谭健告诉记者,若上下游能够实现“夷材夷用”,将加快放大夷陵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产业集中集约高质量发展。(记者谭强明、通讯员郑雪丽)
记者手记在磷矿腹地触摸转型密码
在夷陵区,记者看到创新带来的力量。传统印象中的尘土飞扬、粗放开采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人生产、智慧矿山等新的生产方式。在这里,每一块矿石,正被科技创新赋予新生。
依托创新,夷陵区正在加快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卖资源”向“卖技术”“卖产品”蝶变。
在楚能新能源的磁吸效应下,上下游配套企业纷至沓来,一张“伴生产业链”蓝图已然绘就:当搭载着楚能电池的重卡开往樟村坪,满载经过新的生产方式开采的磷矿原石返回磷系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经过精深加工,磷矿石又变成了楚能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所需要的基础原料时,一个现代化工新材料闭环至此形成。
这座因磷而兴的经济重镇,正用科技创新的“魔法”绘就一个全新的发展图景。夷陵的转型故事,或将是许多资源型城市突围的范本。(谭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