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8 06:3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日前,当阳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发现。在复查“曹公墓”文物点时,工作人员发现一处宽约两米的山间溪沟,其上架有两块石板作为便桥。经考证,确认该桥为明末清初时期修建。
该石板桥位于当阳市淯溪镇龙井村南极湾山地,呈南北走向,全长3米,宽1.5米,桥面距水面高1.3米。桥面由两条青石板铺成,表面刻弦纹以防滑。南端桥墩依托自然山石凿刻而成,北端桥墩则以青石条错缝垒砌,结构规整,坚固耐用。
该桥地处交通不便的山区,邻近“曹公墓”。据走访当地村民得知,此石桥为曹氏宗族后人所建。“曹”姓为淯溪镇大姓,属安徽、江西、湖南一带曹氏望族分支,于明代迁徙至此,存有《曹家洲曹氏族谱》。为开展宗族祭祀活动,淯溪曹氏修建“曹公墓”。明末清初,族中出现“一门三秀才”科举盛况,遂又集资修建此石板桥,并世代居此守护桥梁、祭扫祖墓。
抗战时期,日军入侵此地,机械装备过桥时致使西侧青石板被压断,残石弃置于河道中。20世纪80年代初,曹氏后人用混凝土石板代替了西侧桥面。该桥造型古朴、结构简易,历经了百年风雨,既是家族兴衰的守望者,也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记者宋潇潇、通讯员王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