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匠精神厚植人才沃土 ——兴山县职业教育中心特色办学掠影

2025-04-15 16:4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熊鹏 人阅读

工匠精神如何在山区职校里传承和发扬?矗立在香溪河畔的兴山职教中心,秉承“正德砺技”的校训,坚持“文化与专业并举,升学与就业并重”的办学定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人才支撑,走出了一条适合该校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开发校本教材培养工匠人才

为更好地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针对企业岗位要求,学校构建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校本课程体系。校企双方先后共同开发了《化工安全技术》《矿山生产技术》《果树栽培技术》等校本教材,受到同学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让学生拥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学校把工匠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让工匠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在学生身上开花结果。启动“四大工程”,即:“实训课堂”工程、“情景达标”工程、“职业能力”工程、“制度强化”工程,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采用“2.5+0.5”模式,快速完成了从“书生”到“职业人”的转身,让学生一走上岗位就有“真刀真枪”的实干本领。

深化产教融合锻造工匠人才

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贯穿人的职前和职后全过程,需要社会、企业、学校共同完成。

“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学校跟随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将原有的5个专业调整为7个紧贴地方产业的专业。与此同时,加强联合办学,为更多的工匠的培育和成长厚植土壤。


学校依托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兴发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兴发文旅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兴发学院中高职贯通培养基地“三驾马车”,开办“3+2”大专订单班,在籍学生234人。与长江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成人学历函授班,在籍函授学员987人,毕业学员3200余人。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大力实施校企合作,构建“双身份学习、双基地实践、双导师教学;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招工招生”的“三双三共”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从“订单班”——企业学院——实训就业基地的协同育人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企业急需应用技能人才,有力撬动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衔接,走出了一条“校企合作育人才、产教融合促发展”的出彩之路。学校加强与县直各单位、企业和社会团体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每年学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50余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次。

构建德育体系孕育工匠人才

“未来工匠”必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做品德好、技能精、能力强的新时代工匠。

为此,学校以师生“心连心”为平台,完善了“一体二育三线四心”育人网络,打通“三全育人”,培养既有突出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具备坚定的职业信仰和较高道德修养的工匠型技能人才,学生巩固率达98%。

立足常规,抓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寓教于乐,丰富德育教育内涵。开展了“鲁班之星”技能艺术节等活动,增强了德育教育实效性。

树立榜样,营造良好德育氛围。挖掘师生中的典型事例,引领德育工作向纵深发展。学校先后有210名学生被表彰为“十星学生”,45名学生被表彰为县“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新时代好少年”,16名学生被表彰为市“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1名学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最美中职生,7名学生获得中职国家奖学金。学生获市级以上竞赛奖项375项,共计1856人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培养的工匠型人才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未来,学校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奋力把学校打造成为人才培养的高地、现代工匠的摇篮。(通讯员 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