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从“孔雀东南飞”到“群雁争相归”——宜昌市一季度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三千多个

2025-04-15 06:0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孔雀东南飞”曾是许多游子逐梦的写照,当下“群雁归巢”成为发展的生动注脚。

今年以来,省、市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宜昌深化“我兴楚乡·创在宜昌”返乡创业行动,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业链深度融合,吸引各类人员返乡创业。

一季度,全市新增返乡创业市场主体3289个,同比增长势头迅猛,增幅达90.2%,为宜昌在支点建设中扛牢“三个重要”新使命、干出“奋勇争先”新作为注入新活力。

技能培训为创业梦想插上翅膀

“多亏学习短视频剪辑、DeepSeek人工智能运用、直播间话术等实用知识,现在直播很快上手了!”4月11日,返乡创业者蒋荣华在独具风格的专属直播间内忙个不停。

去年结束在北京的电子商务工作回宜,蒋荣华瞄准直播行业想要大施拳脚,却始终摸不到门路。3月初在夷陵区醉三峡创业园,他享受1500元就业创业培训补贴免费参加了网络培训班。如今,已顺利进行30余场小商品直播,营业额突破5万元。

“分析报名数据后,前3个月开展了8期政府补贴就业创业培训,主要有网络创业、直播销售、育婴等专业,培训总人数超200人。”醉三峡创业园总经理胡景韬介绍,其中返乡创业人员占比近20%。

今年,宜昌市深入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依托78家就业培训定点机构,根据返乡人员创业意愿和不同创业阶段,针对性开办“产生你的想法”(GYB)、“创办你的企业”(SYB)、“改善你的企业”(IYB)等训练营,推行“技能+创业”“劳务品牌+创业”等培训模式,助创业梦想起步加油。截至3月底,已举办创业培训班34期,培训757人。

政策红利为创业之路续航赋能

4月13日,联东U谷·西陵智能制造港内,宜昌远景智控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设备开足马力运行。企业运营负责人余丑义回忆,自2014年返乡创业,陆续深耕自动化设备、报废汽车拆解等领域,却在拓展专用机械改装和特种车生产业务时,资金短缺成为“拦路虎”。

西陵区政府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协调人社部门帮助其申办创业担保贷款。“300万元的贷款,3月申请,当月到账,享受政策贴息后利息不到2%,切实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余丑义说,扩大产能后,今年产值有望增加20%。

资金是创业的“血液”。宜昌通过“批量担”“信用贷”等创新金融产品,降低担保门槛,为创业者“加油”。数据显示,宜昌市一季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39亿元,扶持创业主体2529家。

进一步栽好枝繁叶茂的引才梧桐树,宜昌汇集招商、人社、商务、发改、经信、税务、农业农村等8部门返乡创业支持政策,编印返乡创业政策集锦,涵盖产业用地、创业平台、融资渠道、企业用工、人才招引、组织培训、创业扶持、降本减负、生活保障9个方面,构建起“返乡有补贴、创业有平台、税费有减免、贷款有渠道、用地有保障”的政策支持体系,全生命周期陪跑返乡创业者。

升级服务为群雁栖身培育绿洲

如何为返乡创业者定制靶向服务,实现精准滴灌、品质护航、高效赋能?宜昌构建“创业宣传、创业培训、创业政策、创业平台、创业服务”联动支撑体系,聚力打造“雁归宜昌·创赢未来”新生态。

抢抓春节返乡回流窗口期,人社部门市县联动调查市外务工返乡29.9万人,摸排留宜就业创业意向人员1.9万人,其中有返乡创业意愿的3786人。并组织返乡创业座谈会、推介会、乡情恳谈会20余场,架起政府与创业者之间的“连心桥”。

明确需求便有的放矢。宜昌市建立返乡创业人才储备库,分类提供跟踪服务。围绕“3+2”主导产业,整合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资源,搭建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返乡创业平台。同时,归集53家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返乡创业园信息,发布“宜起创”路线图,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目前,全市有市级以上返乡创业示范园11家。

“我们将通过开展‘创业一件事’改革、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建立‘1+1+N’服务机制等组合拳,将政策宣讲、融资对接、创业指导等服务贯穿始终。”市劳动就业管理局牵头负责人田明政表示。

宜昌正以“归去来兮”召唤更多返乡创业者,家乡容得下梦想,也托得起现实。(记者邓羽琴、通讯员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