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0 15:22 来源:长阳职教 编辑:王道远 人阅读
当面对十六七岁的高中生群体,在陪伴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在相逢相识中产生思想碰撞,在情怀共融中实现行动共频,实现目标同向中达成教学相长时,发生少数个别学生顶撞教师,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必修课之一,这种突发事件不仅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还关乎着师生关系的未来走向,更有可能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笔者认为只有教师始终坚守育人初心,实施“刚柔融思”四步曲,定能助力师生实现从顶撞走向成长的美好愿景,在践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实现每一个自我的时代梦想。
刚就是立规戒边。在教育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旗帜鲜明立规戒边,强调尊重他人的重要性,理出清单让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知道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为减少和杜绝发生顶撞事件而卡定边界。
全面祥实宣讲法律法规要求,比如以宣讲上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明确规定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学生顶撞老师,尤其是以侮辱、诽谤等方式,可能侵犯了老师的人格尊严等,如果顶撞行为升级为更严重的冲突或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可能会受到法律或学校纪律的相应处理。与此同时在宣讲校规校纪时,强化以预防发生顶撞事件为育人核心,以规范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言行举止为育人示范,相互提醒共同遵守和呵护为育人目标。
要充分考虑高中阶段学生的特点,比如他们可能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强,情绪波动大,可能对权威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在传承师道尊严的教育理念之际,更要与时俱进彰显出师生人格平等,所有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明确行为规范,师生共同遵守,还要有预防措施,科学合法的处理流程,同时注重思想引导和及时教育。
积极引导师生科学理清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交换不同意见和师生顶撞事件的不同内涵,严禁将学生的意见交换上升到顶撞的误区来,如意见交换是将以促进知识技能学习,综合素养持续迭代提升;顶撞则是以个人主观意识强烈,导致情绪失控和行为失礼的基础上,有可能给双方造成伤害的,以使学生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实现以学促信、以育促行的良性互动。
规范学校针对顶撞事件发生时处理流程培训,让师生在科学应对和处理顶撞事件时有章可循,如轻度顶撞:眼神示意(心灵沟通)→暂停授课(静下来调控情绪)→课后单独谈话(5到10分钟内处理);如中度冲突:转移场地(把控形势)→请第三人到场(转移注意力)→填写《冲突情况表》(情绪宣泄冷静);如重度对抗:启动应急预案(严禁二次伤害)→多维管理介入(把控局势)→进入纪律处理的流程。
柔就是润育学生。每发生一起学生顶撞教师事件的背后,可能是当事教师对学生情况掌握的不全面、不准确和不精细。
高中生正处于由青春走向成熟的阶段,有些学生渴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向外界证明自己已经成熟,这些学生中少部分个体可能会觉得老师的“唠叨”烦人,因此选择用顶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独立和自主,彰显学生个性、主见和能力。也会存在部分学生在与老师沟通时,由于理解角度不同或信息传递有误,可能会产生一些误会。更有少数学生的性格比较急躁,可能会因此而产生顶撞行为。
常说最好师生的教育关系是引其所志、明其所向、助其所行、达到所愿的基础上,点燃学生内心向上向善的奋进火焰,始终照亮前行之路。为此只有教师对所相遇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期望、心理情况、学业情况、未来需求、特长爱好精细掌握,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润育学生,实现以生为本明确育人使命,精准个性化措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
融就是双向奔赴。让顶撞事件成为师生双向奔赴的密码,关键在顶撞事件发生后,科学交流沟通及时有序处理。
始终树立学生的一切过错皆为成长的育人理念,顶撞事件当事教师应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学生的顶撞行为激怒,从而避免情绪化的反应,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和感受,理解其顶撞背后的原因,科学找到发生顶撞问题的根源。
遵从规章制度育人,严格流程理事的法则。在知晓问题根源的基础上,科学及时教育顶撞事件的当事学生,教育中预防过于强硬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引发更强烈的抵触;同时避免过于软弱的处理可能让学生觉得教师“好欺负”,杜绝有得寸进尺趋势。当然对于严重或反复的顶撞行为,按规定给予适当的惩戒,同时结合教育引导流程,让学生明白行为的后果。
坚持辩证思维,因势利导融心聚力。在顶撞事件处理完成后,当事教师常以平和、尊重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期望,同时鼓励学生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师情如江水通达,达成情感共鸣。
思就是共同成长。让每一次事件的经历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密码就是积极反思。
率先反思,身正引领,顶撞事件发生处理后,当事教师优先反思在教育教学中的育人理念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务实的生本需要;教育初衷是不是以促进学生成长,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促进综合素养提升;教育措施是不是体现因事不周、因人而异科学优择,预防一刀切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特别学生个体的心理和身体差异;情绪管理是不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肢体语言失敬失控之现象,无意间形成有伤害学生个体和少数群体误会等现象。
师生同思,双向奔赴,当事教师应以身作则,主动在班级管理中亮短反思,与个体学生真诚交谈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示范如何尊重他人、有效沟通,成为学生的良好榜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顶撞对他人及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培养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让学生感受师爱如海,达成目标同向行动共频,拥抱属于师生共同成长的美丽风景,走向教育的诗与远方。
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在此过程中,有点风和雨上常态;育人是一颗心灵融入和唤醒另一颗心灵,有时有点排异是难免,正如每个教师在传道、授业和解惑的职业生涯中,难免不出现少数个别学生与其意见不同,甚至发生过个别学生顶撞老师的情况和事件。为此理性对待顶撞事件的发生是每个教师应有素养,科学处置顶撞事件是每个教师应有能力,不断提升破解顶撞到成长的密码是每个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育人内涵。(长阳职教覃守生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