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05:5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4月8日,随着首辆重型卡车平稳驶入专用通道,湖北省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夷陵区昌磷路一期工程正式完工进入试通行阶段,标志着亚洲第二大磷矿腹地长期存在的“矿车穿城扰民”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矿车—道路—能源”全链条绿色生态体系的构建,探索出破解矿产运输扬尘污染难题的创新路径。
全长29.5公里的昌磷路专用货运通道计划总投资27.17亿元,是宜昌打通绿色矿山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据夷陵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冯巧云介绍,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规模化应用磷石膏制品,消纳工业固废3000吨,同步实现运输污染治理与固废资源化利用;全线配置6座智能换电站,构建新能源重卡24小时续航保障网络;采用“随建随绿”生态修复模式,将货运通道打造为生态景观廊道。
夷陵区樟村坪镇磷矿储量超26亿吨,年外运磷矿石达534万吨。此前日均1700台次燃油重卡需经城区主干道小鸦路运输,导致扬尘遮蔽道路、尾气污染严重、噪声扰民等问题频发。“以前运矿车排成长龙,黑烟混着尘土,连窗户都不敢开。”居住在附近的村民胡兆勇感慨,“现在好啦,终于能呼吸清新空气了。”
数据显示,夷陵区磷矿运输车辆年消耗燃油超4600万升。宜昌市生态环境局夷陵区分局总工程师胡玉波算了一笔环保账:“若全面实现电动重卡替代,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14万吨、二氧化硫157吨,道路扬尘负荷和PM2.5浓度预计会大幅下降。”相较于传统水雾降尘、化学抑尘等末端治理手段,该工程通过“清洁运输+绿色基建”系统性解决方案,在源头破解污染难题的同时,降低运输成本,提升运营效益。目前,该区已投用新能源矿车221辆,在建的昌磷路岩花综合能源服务站配备6个充电桩与14个换电仓,建成后每日可满足300车次充换电需求。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博导水中和表示,矿车扬尘污染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内目前尚无成熟经验,湖北首条“零碳货运走廊”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将为我国加快复制推广全链条绿色运输新模式积累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夷陵区同步推进产业前端升级。据夷陵区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盛鹏介绍,全区34家磷矿企业正整合为21家,全面淘汰“三高”产能及落后工艺,推广应用“光电选矿”等智能化绿色开采技术,形成“绿色开采—清洁运输—生态修复”的全周期发展模式。(记者罗文全、黄善国、谭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