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9 05:59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宜昌市2025年十大民生项目工作方案》,纾解生育后顾之忧、护航稳岗就业创业、打造优质医疗服务等十大类共104件民生项目出炉。《方案》明确按照“合民意、质量好、能实施、可持续”要求,确保所有事项在2025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
纾解生育后顾之忧
免费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按政策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可享受购房补贴。保障产假、护理假、育儿假等生育假期落实到位。到2025年底全市托位数达到18300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66个。在寒暑假和周末开设爱心托管班500个,服务少年儿童不少于1.5万人次。新建、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32所,新增学位8900个,推动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9%以上。推动城乡教师双向交流1000人以上。深化落实“中小学减负提质十条”,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每个县市办好1所优质高中。
护航稳岗就业创业
征集见习岗位不少于5100个,新增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3万人以上,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万人以上,实现退役军人就业创业954人以上。全年新增返乡创业7000人,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0亿元。规范建设“青年夜校”13个。培训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人才69人、农民1950人。科技特派员带领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关键农时举办田间示范活动。培训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农技推广人才等1700人次。全年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2万人。
打造优质医疗服务
开展14岁女生二价HPV疫苗接种。免费筛查高血压等慢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201万人次。开展全市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县域医共体下沉医务人员帮扶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持续推进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接入省、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信息平台,完善数智病理服务长效运行机制。落实91种国家新增谈判药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实施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和跨省共济。推进职工互助保障提质扩面,全市参保职工达到15万人次,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1万份职工意外伤害互助保障项目。全市中心卫生院CT配备率100%。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
用心扶老帮困助残
建成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10个,提升改造农村互助照料中心20个,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670户,新建幸福食堂30个。推动9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一户一案”为3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一人一策”为不少于4200名持证残疾人提供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每个县市办好1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建成残疾人之家15个,提供基本康复服务1万人次以上。确保市儿童福利中心、市精神卫生社会福利院主体工程完工。招募爱心妈妈“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关爱留守儿童、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700名。
持续推进安居宜居
新增筹集(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3685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6318户。完成城中村改造417(套)户,建设20个口袋公园,新开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27个,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350台以上,开工改造危旧房355套。推进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和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广传承乡土记忆的农房图集5套左右。开展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全国试点,全年新增缴存30000名、公积金贷款支持灵活就业人员进城安居500户以上。
畅通交通出行网络
推动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建成通车。全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4000个(城区3500个以上)、充电桩1.2万个、城市道路通车里程50公里。整治提升31条高速公路和61条普通公路沿线服务区、停车区环境。开展全市道路交通“治乱除患”专项攻坚行动。实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1000公里,建制村双车道率达80%以上,农村公路优良路率保持在70%以上,实施村道安防工程500公里。落实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垫付机制。
综合整治城乡环境
谋划完成不少于470个大气年度治理项目。完成全市工程治理类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20.53公顷。确保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到75%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8%以上。新增农村照明路灯2300盏。推进5家农贸市场(菜市场)升级改造。改善15万农村人口供水条件。全市实施农村垃圾分类自然村占比达到85%。确保长江干流宜昌段稳定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完成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任务。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4.4%。完成73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13公里柏临河活力生态廊道对外开放。建设和改造“驿站化”公厕14座,整治背街小巷6条。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
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专项整治、肉类产品违法违规专项整治,完成食用油、肉类、蔬菜等重点领域食品监督抽检750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达到100%。常态化落实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检查各级各类学校670家以上。全年完成药品监督抽检600批次,确保国家集中招采中标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建设文化广场提档升级项目12个,实施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新建、改扩建项目10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000场次。实现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挂牌率达到100%。新建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项目20个,完成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项目10个,全年举办节赛、漫展、演艺等活动不少于12场。对100所基层老年学校进行提档升级。
防范消除风险隐患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溯源整改、动态清零。为115个乡镇配发水域救援、森林防灭火、抗洪抢险等救援装备。指导乡镇(街道)组建不少于30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有序更换新型井盖2500个。为配备AED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救护员培训,建设3个省级、2个市级红十字水上救护站,完成12000名初级救护员培训任务。“黑广播”“伪基站”查处率100%。实现电诈案件万人发案数同比下降10%以上。完成避险搬迁1000人。
(记者邓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