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8:5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日前,多地因祭祀引发火灾,频繁敲响安全警钟,北京朝阳烧纸致车辆焚毁、兰州单日连发六起火情等事件,暴露出传统祭祀方式与现代城市治理间的深层矛盾。
清明祭扫作为延续两千余年的文化传统,其核心本应是“慎终追远”的情感传递,但在人口密集、生态脆弱的现实背景下,焚烧纸钱等习俗已演变为公共安全威胁。
破解困局需要回归祭祀本质。河南汉源乡通过党员示范、生态葬补贴等政策,三年内将鲜花祭扫率大幅提升;宜昌设立30处集中祭祀点,配套网络祭扫平台,实现传统仪式与现代管理的有机融合,证明守正创新才是文明传承的正道。这些创新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文明基因的迭代升级,正如敦煌壁画数字化重现飞天神韵,故宫文物借VR技术“活”起来,祭祀文化同样需要找到传统精神与现代载体的契合点。
清明本质是文化基因的传承仪式。从商周“春祀秋尝”到数字时代云祭扫,变的只是形式载体,不变的是对生命价值的敬畏与传承。只有通过制度约束、技术创新与文化重构,我们才能实现“清”风拂面、“明”德润心的文明祭扫,达到“事死者如事生”的境界。
作者:夷陵区东城试验区 肖诗莹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