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4:5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省委主要领导调研考察宜昌,提出要加快提升发展能级,壮大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宜昌从重大项目建设到科创产业发展,从文旅消费升级到县域协同发展,正以“支点意识”撬动发展能级跃升,在荆楚大地上书写高质量发展全新篇章。
在“四个重大”中实现能级提升。省委、省政府聚焦加快建成支点,赋予宜昌“三个重要”新使命和“六个奋勇争先”新要求。近年来,宜昌市委以“四个重大”工作机制为抓手,在重大决策、产业、工程、活动中整体谋划、同步推进、一体落实,赋能城市发展,实现经济总量跨越6000亿元大关,进一步增强了向万亿级城市挺进信心与底气。新一年,宜昌聚力支点建设,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三大发展战略,开年已布局75个“四个重大”项目,同比上升7%。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机遇,突出宜昌三峡翻坝转运枢纽功能,推动“宜荆荆”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部陆海大通道的关键节点,加快建设“两桥四路”、逐步完善“铁水公空管”多式联运体系,谋划宜昌城市风格特色文旅活动等,实现决策部署上更科学、产业布局上更精准、工程推进中更高效、活动谋划上更出彩,并不断转化为宜昌能级提升和跨越发展的实践动能。
在科技创新中激发增长动能。宜昌城市转型发展关键靠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1700家、3200家等一系列亮眼数据出现在2025年宜昌市科技创新大会上,2024年各类科学技术奖项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目前,三峡实验室牵头参与的国家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达20余个,聚焦于光刻胶用光引发剂、高性能电子化学品及高端磷化剂等高端新产品技术的创新突破,带动新能源电池材料、半导体用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今年3月,三峡绿色算力平台发布,现场签约80.25亿元,涵盖网络安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现阶段全市算力突破2000P,在建超10000P,成为湖北省最大规模算力集群,加速实现了“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融合。未来,宜昌将锚定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目标,加快形成“12525”战略科技力量体系,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锻造转型发展新引擎,不断实现新突破、迸发新动能。
在文旅融合中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宜昌文旅口号“一座来电的城市”深受广大年轻人喜爱,在董宇辉直播推介、刘若英等众多明星演唱会落地宜昌等活动加持下,宜昌文旅热度再创新高,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1.18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80亿元。二马路历史文化街区、三峡千古情、三峡移民博物馆等文旅项目相继成为新的文旅打卡点。目前,宜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长江文化艺术中心、长江生态方舟儿童乐园、三峡水利智慧展示馆等14个重点项目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同时,“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文旅实践在宜昌持续深化,依托长江三峡、清江画廊等世界级山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升级优化“两坝一峡”“夜游长江”等山水旅游业态,去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净利润同比增长47%。“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正通过“生态+文化+科技”的融合,推动宜昌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消费”升级。
在县域协同中赋能经济发展。“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成势见效以来,宜昌联动“当枝松宜东”等片区,加快推进县域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百强县域集群,在创新能级、特色打造上,推动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宜昌率先尝试“飞地经济”模式,如五峰和枝江共同探索建设的五峰民族工业园区,宜都在松滋的飞地经济园区等,兴山也即将在猇亭、宜都打造两个“投资过百亿元”的绿色飞地园区。在县域协同发展中不断做强自身产业特色,实现共同繁荣。2024赛迪百强县中,宜都升至61位,枝江升至76位,全省8个百强县中,宜昌占两席。三年内,宜昌已有4个县市区先后迈进全国“百强县”和“百强区”。“百强聚集区”的“虹吸”效应必将赋能产业和经济的双向发展,为宜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蓝图中,宜昌正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在支点建设中奋勇争先,书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绿色转型的持续深化,宜昌必将在汉襄宜“金三角”建设中勇担使命,这座千年之城也必定在中部崛起中释放更强劲的“支点力量”。
作者:枝江市“丹阳江畔”网评团队、市委宣传部 冯靖炜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