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6 10:2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2025年央视“3·15”晚会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将聚光灯对准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金融安全、数据安全等领域。从卫生巾翻新到“保水虾仁”浮出水面,从手机抽奖“新套路”到“维修刺客”啄木鸟。这场年度“打假盛会”不仅是一面照妖镜,更是一面折射社会信任危机的反射镜。
消费者是市场的根基,当权益屡遭侵害,消费者信心频频受挫,市场便会失去活力,高质量发展便会受到阻碍。然而,打假打击的不应是消费者的信心,打的是扰乱市场秩序、危害消费者权益的“苍蝇”。消费者既不能“忍气吞声”,助长敌方士气,也不能“偃旗息鼓”。只有通过持续有力的打假行动,才能净化市场生态,让诚信经营成为市场主流。
打假之战想要取得胜利,还需多方协同发力。相关部门应拓宽监管渠道,缩小监管盲区,提高违法成本。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坚守诚信底线,加大源头防控。行业协会应发挥积极作用,建立行业龙头带头机制,引导公平良性竞争。权益受损者要增强维权意识,绝不吃“哑巴亏”,坚决拿起法律武器“自卫”。广大消费者要发挥监督作用,善用媒体手段曝光不良商家,形成“群防群治”良好态势。
只有将黑心企业从屏幕后“拧”到屏幕前,让消费者从“被动维权”走向“主动选择”,才能实现真正的“信任重建”。毕竟,消费者的终极目标不是“避坑”,而是让每一个选择都充满安全感。
作者:夷陵“10观点”杜三钢 孔睿 陈怡然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