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领跑支点建设新赛道

2025-03-18 06:43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迫切需要。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强调,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2025年2月,省委提出,要大力实施科创引领战略和产业倍增战略,加快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近年来,宜昌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立足长远,还需从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三个方面做足“引领”文章,为宜昌实现高质量发展、领跑支点建设新赛道蓄势赋能。

找准引领发力点,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既需要教育、科技、人才各自发力,也需要三者协同聚能。坚持按需培养人才,结合宜昌“3+2”主导产业布局,鼓励三峡大学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广泛而紧密地开展合作,为宜昌高质量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产业急需人才。用好用活科技创新平台,整合三峡大学、宜昌科教城、高新区国家双创基地、高铁新城科创中心、东部产业新区等创新孵化空间力量,优化升级区域科创中心,形成具有宜昌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好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持续激发用人主体活力,推动在宜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更多更公平享受宜昌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在“立新标”“破四唯”上下功夫,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同时持续优化迭代“宜昌人才新政”,通过“以赛代评”“揭榜挂帅”等方式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为实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蓄能量。

把准引领关键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一头连着科技,一头连着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微观主体。要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的主体地位,持续兑现科技创新“金融10条”《关于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激励政策,进一步扩大企业研发投入补助政策覆盖面,提高补助强度,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等举措,降低企业创新投入的风险与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宜化、兴发、人福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参与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并建立企业家科技创新咨询座谈会议制度,引导在宜企业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发,切实把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出来。强化企业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持续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加大领军企业与中小企业的供需对接和开放合作力度。鼓励东阳光、安琪等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盯准引领落脚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实质上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的系统过程。推动产学研一体布局,围绕产业创新链式环节,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三峡大学、宜昌科教城等核心科研平台,构建以“赛马制”等方式直接对接技术和需求,大力推广“企业家出题、科学家答题”“科学家出技术、企业家出产品”等联动模式,增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合作黏性。同时,鼓励企业主动开放更多企业产品应用场景,加快企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优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当前全市各类研发平台达1020家,数量位居全省同类市州第一,下一步还需进一步提升质效,及时修订《宜昌市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完善对现有平台的建设和管理,逐步形成技术转移转化网络,真正让研发平台“跑起来”,科技成果“转出来”。大力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强科技、商务、统计等部门沟通对接,推动专业技术服务、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并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的样本企业为突破口,筛选培育入规企业,提升宜昌科技服务业的综合能力。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