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17:48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环顾今年的两会进程,从“民生保障”议题登顶人民网两会调查的现实情景,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团审议时强调“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的政治定调,会场内外始终传递着增进民生福祉的声音,这种自上而下的政策聚焦与自下而上的民意诉求形成共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生工程勾画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蓝图。
今年民生议题既有“一老一幼”这类传统命题的深化突破,也涌现出“人工智能+”等创新解法。全国政协发言人刘结一将“牵动亿万家庭的民之关切”升维为“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大者”,精准点破民生工程的双重属性。在就业领域,蒙媛代表关于立法禁止年龄歧视的提案,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的量化指标形成制度保障与具体路径的闭环设计;医疗改革方面,王俊院士力推的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正在破解“大医院挤破头、社区医院空荡荡”的资源配置困境。这些靶向施策的背后,是“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价值坐标系在持续精准对标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人工智能+”行动列为独立章节。近期,深圳人工智能公务员、深度求索软件火爆出圈,当代表委员热议“人工智能+”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催生的前沿科技成果时,依托于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催生的是新的就业增长点,医疗、教育等服务普惠化。
从跨省医保共济打破地域藩篱,到旧住宅区改造提升城市面貌,民生工程正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转变。今年全国两会的民生叙事,不仅延续了“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的底线思维,更突出了“为民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进取姿态。这场春天里的盛会,让民生服务更添温度,让全民福祉更有质感,让高质量发展更具成色。
作者:猇亭区“猇亭风”网评团队、区民政局 张龙兵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