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17:30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湖北省政府网站发布消息,正式批复同意宜昌市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这一荣誉既是肯定认可,更是支持保障,将成为宜昌的又一张闪亮名片,为宜昌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川鄂咽喉、三峡门户,宜昌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宜昌倚江而立,因水而兴,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长江人类文明在这里留下厚重印记。旧石器的微光里,“长阳人”悄然苏醒,在洞穴中点燃文明的火种。远古西陵部落的祖先穿过清江边的密林,寻找野兽的踪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西塞要地,这里曾经历无数次戈矛碰撞战车冲击。从隋朝时期的“夷陵郡”到清朝时期的“宜昌府”,从民国时期的“宜昌县”再到如今的宜昌市,时光见证了宜昌的变迁,也为宜昌留下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珍宝。天然塔屹立江滨俯碧流,三游洞洞天福地泉声悠,玉泉古刹一树金黄一院禅,三峡大坝斩天堑截长江。峡江号子、吊脚楼、土家山歌、赛龙舟,独特的风土人情赋予宜昌更多韵味。“中华诗祖”屈原、“和平使者”王昭君、“华夏之母”嫘祖、“国学大家”杨守敬,宜昌地灵人杰,名人璀璨,更添其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走过时光画廊,宜昌是一座备受历史垂爱的城市,一半山水一半城,一卷风云一卷诗。
尊史崇遗,传古续新,宜昌是一座敬历史的城市。走进猇亭的织布街,巷陌交错的青石板路,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细细讲述着水运历史和码头文化。漫步二马路,古老的商业建筑群保留着“万国建筑”风貌,记录并延续着当年繁华。宜昌博物馆中,58732件藏品,1623件珍贵文物在这里被专业保存、监测、保养、修复,受到全方位的呵护。这只是宜昌敬重历史、保护历史、传承历史的缩影。对36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一一测绘建档、挂牌保护,以古融今进行修复改造,尊重历史文化脉络引入新业态,让历史文化在传承中释放新的价值。出台《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以立法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固化文化保护成果。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昭君文化旅游节、嫘祖文化节、关陵庙会、宜昌艺术节、长江文化艺术季,一场场重磅活动已经成为宜昌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宜昌不断挖掘传承这些文化资源,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在传古续新中持续释放着文化影响力和牵引力。
心动之地,来电之城,宜昌是一座创历史的城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宜昌考察时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自此宜昌便成为“立规之地”。近年来,宜昌锚定“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目标,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发展战略。以“关改搬转”推动传统企业向“绿”生长,加速向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船舶、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新赛道裂变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全力服务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沿江高铁、呼南高铁、宜来高速、襄宜高速等宜昌段加速建设,三峡机场新增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等多条客货运航线,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实施“东进、北拓、中优”的空间发展战略,构建更加开放、多元、高效的城市空间格局,推进生态廊道和岸线治理工作,打造高品质亲水绿岸,“山水一幅画”的城市景观正在逐步呈现。面向未来、拥抱未来,宜昌这座古韵悠长的城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不断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宜昌新的起点,也是宜昌未来发展新的动力源泉。宜昌会更加珍视和传承自身的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融入城市发展各个环节,让宜昌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者:当阳市玉阳街道办事处 尚孟琪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