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小的我”在阳光下自信绽放

2025-01-17 11:11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2025新年伊始,以脑瘫患者为主角创作的电影《小小的我》成为开年名副其实最细腻的影片。影片讲述了患有脑瘫的刘春和战胜身心枷锁,为外婆圆梦舞台的同时,也弥合了与妈妈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寻求自我定位。这个关于和解、成长与爱的故事,将脑瘫患者以及更大范围的弱势群体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过去我们狭隘地认为只要提供充足的物质支持就能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生活,而影片带给人们最大改变是,生理上的缺陷不等于精神上的残缺,要以平视而非俯视的角度看他们,和所有人的成长轨迹一样,弱势群体也面临着学习、工作上的困境。看到他们的内心、想法或许是影片之外更值得社会关注的事情。

枝江有一家特殊的“慢娃儿”包子铺,里面的员工有的是聋哑人,有的则发育迟缓,他们是这家包子铺的共同经营者。把这群“慢娃儿”聚集在一起的是枝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周延清,几年前在进行毕业生调研时,他发现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够自食其力,其余的很难融入社会,于是他决定开设职教课为残障学生练就一技之长,面点课应运而生。在学校学会了手艺,周延清又帮忙开起了包子铺,孩子们从零开始,一步一步学着收银、售卖、制作,习以为常的流程对他们来说难如登天。适应不了早餐店的快节奏,包子铺就发挥优势慢慢来,专攻速冻生坯包子,全天销售。如今慢娃儿包子靠着真材实料和好口感,赢得了市场口碑,吸引当地不少餐饮店采购。慢娃儿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了摩托车、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逐渐找到生活的乐趣,小小的他们走出无声的世界,一点点走到阳光下听到了来自外面的声音。

凭借着电影对弱势群体的传播和宣传,新华社联合成都市委宣传部和电影《小小的我》共同发布了一则社会倡议短片《苔花公约》。《苔花公约》立志为残障人士提供公平的机会和力所能及的帮助,贴上小小的苔花,意味着自愿加入这一活动。影片中刘春和为孩子们讲解“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情景照进现实,一朵朵渺小而坚韧的苔花在成都绽放,用人单位给予公平的就业机会,教育机构给予公平的就学机会,兴趣团体给予公平的参与机会,公共服务场所给予平等的关怀。苔花虽小,却坚韧不拔敢于绽放,残障人士同样拥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参与的能力。

近年来市场上一直存在着以弱势群体为主体叙事的影视,从10年前的《滚蛋吧!肿瘤君》,到聚焦脑瘤癌症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再到如今反映残障人士的《小小的我》,社会以一种传统又温情的方式推动着公众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苔花公约》的发起与实践,让社会逐步构建起一座座理解与包容的桥梁,让“小小的我”们能够在阳光下自信地绽放,不再被边缘,而是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者:宜昌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委宣传部 戴艳群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