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8:0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宜昌市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作为“三峡门户”“川鄂咽喉”,宜昌这座拥有两千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古城,揽世界级山水之美、拥世界级工程之奇、得世界级文化之韵,是荆楚文化岁月长河的文化瑰宝、浩瀚星空的璀璨明珠。
山水辉映,千年文化在这里回响。气势磅礴的山峰、波澜壮阔的河流在这里汇聚,构成了这座宜人之城的筋骨。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在这里交融,孕育了这座昌盛之地的灵魂。这里是屈原、王昭君、杨守敬等诸多名人的诞生地,李白、杜甫、苏轼等先贤也在此留下动人诗篇。这里有杜甫笔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肃杀秋意,有刘禹锡笔下“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的巫山美景,还有郭沫若笔下“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的壮阔山水。一座座山川、一条条河流、一位位名人、一篇篇诗歌……共同构成了这座山水之城的独特历史文化,千年来赓续不断、推陈出新,在荆楚大地熠熠生辉。
岁月流转,千年历史在这里沉淀。宜昌上控巴蜀,下引荆襄,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两千多年来,有8次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大战发生在这里,《三国演义》中也有30多个故事发生在宜昌。回望历史,这里有屈原的求索、昭君的出塞、三国时期著名的夷陵之战和长坂坡之战、抗日战争时期的石牌保卫战和宜昌大撤退,还有改革开放时期的三峡大坝建设等等。这些历史事件见证了宜昌的辉煌与变迁,铭刻在城市记忆深处,融于一代代宜昌人血脉之中,造就了宜昌悠久厚重的历史,也成了荆楚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保护利用,千年古城在这里新生。从唐初在现今西陵区位置上建筑城邑算起,宜昌筑城史已近1400年。时间悄无声息流逝,但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据统计,全市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244处,历史文化街区7片,历史建筑559处。保护好这些文化街区、古建筑、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近年来,宜昌通过微改造方式持续推进织布街、红星路—二马路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整治和复兴,既保留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市井烟火气,也让这些老街古巷靓起来、活起来、火起来,成为宜昌城市文化的新名片。
向上向善,千年文明在这里闪光。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宜昌多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干净整洁的街道,相互礼让的人车,温暖人心的善举,处处彰显着宜昌的道德底蕴和文明风采。宜昌2014年起每季度开展以“做宜昌好人 当道德模范”为主题的“宜昌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拥军慈母”罗长姐、“英子姐姐”刘发英、“乡村好司机”邓兰舟……宜昌这片热土,好人辈出,群星闪烁。如今,宜昌“好人现象”正不断转化为“好人效应”,实现从“宜昌好人”到“宜昌人好”,文明成为宜昌的鲜明特质、荆楚最亮丽的风景。
千年历史赓续不断,文化名城熠熠生辉。宜昌的辉煌不仅映照在三峡的千顷碧波之上,更闪耀在千年的历史文化、蝶变的古城街区、潮涌的精神文明中。此次被评为省历史文化名城,是宜昌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成就。期待宜昌继续守住城市根脉、传承城市精神,延续城市历史、塑造城市形象,不断擦亮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为推动荆楚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枝江“丹阳江畔”网评团队、枝江市顾家店镇 付帅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