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三十而立”,国之重器续谱新篇

2024-12-24 18:2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青山屹立,江水澄碧。12月14日,三峡工程迎来了其开工建设30周年的重要时刻。三十载春秋,三峡工程以其巍峨之姿,矗立于长江之畔,成为了防洪减灾的坚固屏障。这座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不仅见证了中国的飞速发展,更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自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工程始终承载着国家的期望与人民的梦想。131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峡工程建设,全国各地也积极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工作,有力促进了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发挥着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屹立在青山绿水间的不朽丰碑。这一大国重器靠自主创新、攻坚克难、兼收并蓄,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之最,建立起100多项工程质量和技术标准,铸就了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辉煌成绩。

筑防洪之盾,守护长江的坚固长城。三峡大坝以其卓越的防洪能力,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坚强后盾,书写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据统计,三峡工程已累计拦洪近70次,拦洪总量超过2200亿立方米,有效控制了荆江河段洪水来量的95%以上,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这一成就不仅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提供了安澜环境,更改写了长江治水历史,保障了国家防洪安全。

燃发电之光,照亮未来的清洁能源。三峡电站以其巨大的发电能力,不仅满足了国家能源需求,更引领了清洁能源革命,照亮了绿色发展的未来。三峡电站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大型清洁能源生产基地,自2003年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三峡电站累计发电量已超过1.7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9亿吨。这样的数字不仅展示了三峡电站在节能减排上的巨大贡献,更彰显了我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实力。

架航运之桥,连接南北的黄金水道。三峡工程的修建和运行,为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极大改善了库区和长江中游宜昌至武汉的航道条件,推动长江干线形成了现代“黄金水道”。三峡库区干流航道等级由Ⅲ级提高为I级,彻底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促进了西南腹地与沿海地区的物资交流,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绘生态之绿,滋养大地的生命之源。三峡水库作为国家重要淡水战略储备库功能日趋凸显,累计为长江中下游调节补水超3600亿立方米,保障了人们的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安全。同时,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质稳定在Ⅱ类,自2011年以来,连续14年开展促进产漂流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中华鲟、珙桐、荷叶铁线蕨……针对长江濒危动植物采取多种保护措施,建立长江珍稀鱼类培育基地、长江珍稀植物培育基地等4个培育基地,初步形成了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流域化布局。

如今的三峡上游,奔腾不息,直泻千里;三峡下游,波澜不惊,一派安澜。30年来,三峡工程以其卓越的成就和巨大的综合效益,成为了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展望未来,大国工程再出发,三峡工程将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贡献强大力量。

作者:枝江市百里洲镇人民政府 李婉洁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