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08:3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这里就是孩子们的家,再难我也要办下去。”12月4日,五峰镇“启明星”儿童之家的创办人肖俊峰再次肯定地说道。2019年以来,“启明星”儿童之家先后接纳了来自五峰镇、傅家堰乡、采花乡、长乐坪镇、湾潭镇等地的280余名留守儿童。眼下,有40名孩子在“启明星”儿童之家接受照顾,其中长期留住的有30名。
5年来,为了当好孩子们的“家长”,肖俊峰倾其所有,想方设法保证让孩子们在生活上、教育上、成长上不落下,不知不觉中,几乎用尽了他早年奋斗而来的百万存款。
肖俊峰带生病的留守孩子在医院打针治疗。
一切为了留守的孩子
入冬后,气温低了许多。11月29日下午,肖俊峰从集镇外的福利院赶回镇中心的“启明星”儿童之家时,在一楼角落的休息室里,暖炉上炊壶正冒着水蒸气。几名不同年龄的男孩子待在旁边的活动室里看着电视篮球赛。
“冷不冷啊?衣服扣起来吧。”在休息室,看着一个正在接热水的半大男孩敞着外套,肖俊峰跟他就唠叨起来。
由于是周五,下午4点刚过,孩子们就放学了,陆陆续续地回到这处“家”中,依次向“肖爸爸”打招呼。
“今天在学校都有哪些菜啊?”抱起一名小女孩,肖俊峰轻轻问道。
“有肉,不过有点辣,并不适合我。”小女孩干脆地答道。
“这孩子别看才5岁,跟个小大人一样。”在“启明星”儿童之家,3名还在读幼儿园的孩子最让肖俊峰怜爱。
“你们几个待会吃了饭一起把作业早点做了。”望着从他身边走过去的几名正在念初中的男孩子,肖俊峰的语气中则带了些严厉。
由于离镇上的中学和小学都只有不到百米的距离,很快,住在“启明星”儿童之家的40名孩子就都回来了,他们中年龄小的才上幼儿园中班,年龄大一点的在念初中。
“这40名孩子的父母亲人由于各种原因常年不能在孩子们身边。”自从当上这群孩子临时的“爸爸”,他就无时无刻不在操心着孩子们的吃、穿、住、用、学,关心孩子们成长的方方面面。
每天早上6点,肖俊峰起床后就会到食堂为孩子们准备早餐,准时叫孩子们起床准备上学,并开始计划照顾孩子们一天的起居饮食,有时晚上还亲自督促孩子们洗漱、休息。到了节假日,孩子们也总喜欢让他陪着在院子里活动。同时,考虑到留守儿童大多性格内向,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肖俊峰还请来心理医生定期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
长期以来,与孩子们同吃同住,肖俊峰把这群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儿童之家也成了孩子们的“家”。
肖俊峰喂福利院一名老人吃橘子。
既然回来就做点事吧
肖俊峰是傅家堰乡白庙村人,今年45岁,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村医。作为一名山区的孩子,肖俊峰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1999年,在武汉中专毕业后,肖俊峰留了下来,在一个与行政部门打交道的单位工作。
“五峰是革命老区,那里出来的人踏实,拼搏劲少不了。”这是肖俊峰获得第一份工作的缘由。两年后,肖俊峰跳槽到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几年时间,随着见识的增长和经验的积累,肖俊峰离职,随后开始了他在建筑行业的创业之路。
随后的十多年,一直在外地摸爬滚打的肖俊峰虽然几经沉浮,但没有磨平他肯想敢干的性子。
2018年,肖俊峰返回老家,在即将退休的村书记极力劝说和举荐下,参加了村后备干部的考试,随后便在家乡傅家堰乡的白庙村任职。
“老书记希望我能将自身优势都发挥出来,帮着村里发展。”肖俊峰说,任职不到一年时间里,他也帮着村委会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和孩子们的联系也是在担任村干部时建立的。
在一次次入户调查和开展群众工作的过程中,肖俊峰发现,由于地处山区,发展受限,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在外地务工挣钱,大多数村民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孩童。于是,肖俊峰在向乡镇和县民政局了解到相关政策后,开始实施“为留守的孩子们做点事”的想法。
“孩子们缺的不是吃,也不是穿,是陪伴,要有人给他们正确的引导。”2019年初,肖俊峰就向县民政局提出要开办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托管机构的申请。
“办留守儿童之家肯定挣不到钱,你不怕到时候把自己搞得‘头破血流’吗?”一位长者曾语重心长地对肖俊峰说道。
在大家并不看好的情形下,肖俊峰租下了老县城原县农业局的办公楼,开始装修留守儿童之家、招聘爱心妈妈。2019年开学季,通过有针对性的挨家挨户宣传,周边乡镇50名留守儿童住进了儿童之家。同时,对那些心理孤僻,行为乖张,其他托管机构不愿接纳的孩子,肖俊峰也来者不拒,全部将他们安置在了儿童之家。
想把这个“家”营造得更美好
“在你们细致的关心下,我的孙子在这里一切都好,我很放心。”11月29日下午,五峰镇长坡村村民邓开红在“启明星”儿童之家向肖俊峰感激地说道。
长坡村距五峰镇集镇有约1小时的车程,当天,邓开红接回了已4周不见的孙子。在这8年里,邓开红独自一人拖着病体拉扯着孙子,过得十分艰难。
食宿在“启明星”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家庭困难程度不一,肖俊峰每月仅收取他们少量的基本费用,并在收费清单上设立了减免项。肖俊峰坦言,这种做法是顶着同行的压力执行的。
5年来,肖俊峰并没有因为创办留守儿童之家挣到钱,反而不断贴钱。一开始投资30余万元将一栋放置了多年的破旧办公楼建成儿童之家,随后不断完善其内部功能环境,维持儿童之家运转,肖俊峰早年在建筑行业挣来的百万元存款已所剩无几。
“关掉?这可是孩子们的‘家’啊。”肖俊峰不仅想维持儿童之家的正常运转,还想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5年来,肖俊峰在“启明星”儿童之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在长期的相处中,他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感情的纽带。看着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一声声“肖爸爸”的呼唤,为了孩子们,肖俊峰选择迎难而上,不断寻求着支持。
正是因为开办留守儿童之家的踏实作风和真心付出,肖俊峰成为五峰镇区域性中心福利院院长的候选人之一。2022年,肖俊峰被县民政局聘任为福利院院长,他上任就解决了福利院的自来水问题,并对福利院的员工进行培训,革新了一套管理制度,让福利院的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老人们在福利院也不仅仅是要让他们吃好、喝好就够了,还应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肖俊峰说道。在他的推广下,现在每天开饭前,老人们都会开展一些互动游戏、集体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在人生中最黄金的年纪,肖俊峰把时间留给了乡村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用自己的爱心、真心、孝心,挑起了让“幼有所托,老有所依”的担子。
“启明星”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在玩耍。记者卞健鑫 摄
亲友心声
他把老人和孩子当亲人照顾
谈起肖俊峰,“启明星”儿童之家工作人员周海红说,共事5年来,他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养老院和儿童之家相隔20分钟车程,他每天都会辗转于两地之间,少则数趟,多则10余趟,为把老人和孩子安顿好,他假期几乎无休,有几年连过年都无法与家人团聚,他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也激励着我,一起为这份爱心事业而奋斗。
五峰民政局工作人员、肖俊峰表兄刘海峰印象中的表弟在生活中义气为先、待人真诚。不管是儿童之家,还是养老院,他都当成自己的家。工作人员在他的带动下,都有了“以院为家”的精神,把老人和孩子当亲人一样来照顾,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在当地干部群众中有口皆碑。
幸福老年公寓院长尹章洲认为肖俊峰非常谦逊好学,善于思考和研究问题,在他接手五峰镇区域性中心福利院后不久,来到这里跟班学习一个月,与工作人员同吃同住同劳,时常虚心请教。直到现在,肖俊峰还时常与尹章洲电话联系,共同提升养老服务工作质量。
记者手记
让好人在做好事的路上不孤单
办留守儿童之家,管理福利院,肖俊峰的肩头挑着“上有老、下有小”的两副担子。做事讲良心,不计较得失,让他把这两件事都做到了极致。
在肖俊峰尽心尽力的付出中,留守的孩子多了一个“爸”,多了一个让他们无忧无虑学习成长的“家”,孩子们的脸上满挂着幸福的笑容。福利院的老人们多了一个孝顺的“儿子”,让他们在舒适的氛围中尽享家庭的温馨。
肖俊峰不遗余力创办的留守儿童之家获得了多方关注和支持。县民政局、妇联、团委,五峰镇一直关心着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和运转。今年儿童节那天,江西商会青委会还给孩子们送来了崭新的课桌椅,一群又一群的社会爱心人士们给孩子们送来了文具、衣物。好人在做好事的路上并不孤单。(记者卞健鑫、宋钰杰,通讯员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