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在保护中熠熠生辉

2024-11-14 22:0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考察,第一站走进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详细了解简牍内容、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研究情况,强调要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蕴藏着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卓越智慧和共同记忆,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先辈们留下的历史瑰宝,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时代光彩。

强化科技赋能,为保护文化遗产注入新生活力。高精度磁法、电阻率成像技术、3D模型等“黑科技”的引入,让文物发掘实现从“手铲释天书”到“慧眼览古幽”的飞跃;缪子成像技术给文物做上“CT”,智能电子束辐照装置实现无害“杀毒消菌”,搭配上传统修复工艺,中西结合让文化遗产“药到病除”;风险监测与防控体系构建、馆藏文物一体化防震等技术突破,让承载着历史风云的“沧海遗珠”穿上“科技铠甲”。从本体保护到综合保护,从环境监测到灾害预警,从数字化技术到新材料应用,科技的力量深刻融入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各个环节,为系统性、科学性、可持续性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大支撑。

强化传统与流行相结合,让文化遗产绽放出崭新光彩。文化遗产保护并不是要将这些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束之高阁,而是要在建立文化遗产与当代文化和现代社会联结的基础上合理适度利用,赋予其时代发展内涵,让古老的文化遗产“老当益壮”“延年益寿”,真正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要求。裸眼3D技术“走入”古画,“三维”数字文物跃上指尖,文化遗产可触可及;《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等系列节目将博物馆打造成“网红”,考古盲盒、文创雪糕火爆出圈;古城墙变身科技“舞台”上演光影秀,红色文化实景演出,“圈粉”无数,文旅融合成效显著……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强化法治保障,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强力支撑。截至2023年底,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00多项,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39项,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42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近800个、中国传统村落8000多个,文化遗产保护任重道远。一方面,要“乘众人之智”。11月8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表决通过,这部历经十年的法律,多轮征求有关部门、相关社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除此之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街区与古老建筑保护条例、传统村落保护条例也在抓紧起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在修订中,为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用众人之力”。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强调新闻媒体等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上的重要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为充分发挥专门机构和社会多元主体文化遗产保护作用,凝聚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共同意识打下基础。

文载于物,族髓附间。运脉牵连,兴者襄见。文化遗产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坚持保护为先,传承为本,利用为基的思路,以科技创新赋能,以法治保障打造各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作者:宜都市“两江潮”网评团队,红花套镇人民政府 李京玲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