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治网 守好语言净土

2024-11-08 16:0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张帆 人阅读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学习、娱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黑话与谐音“梗”的泛滥,不仅侵蚀了语言的纯洁性,更对青少年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乃至价值观的形成构成了潜在威胁。面对这一现状,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这一行动,有助于定期为网络文化“杀虫灭菌”,清理网络黑话的生存土壤,帮助网络世界形成文明友好的用语习惯。

出“实”招净化网络环境,先防一步,在“源头治理、严格监管”中做好“防护文章”。网络空间虽无形,但其影响却深远。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黑话和谐音“梗”的问题,必须先从源头抓起。网信部门要当好“把关人”角色,出台规范、加强引导,为公众筑起“防火墙”,不断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对恶意传播低俗、不规范语言的账号进行严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同时,鼓励技术创新,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自动识别并过滤不良信息,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平台要肩负起主体责任,应加强对网络文化产品的审核,确保其内容健康向上,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此外,网络自媒体也要加强自我约束,要杜绝网络黑话烂梗的使用,不能为博取流量而牺牲语言的“尊严”和“脸面”。

下“实”功强化教育引导,先教一步,在“创新教学、价值引领”中做好“教育文章”。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心灵的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守土尽责,强化母语教育,让“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植根于更多孩子心中,引导学生使用规范语言写作,教育学生远离低俗词语和暴戾表达。学校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语言规范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规范使用语言的重要性。同时,创新教育模式,如开展“经典诵读”“文化沙龙”等活动,引导学生接触并热爱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语言素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规范用语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语言习惯。

下“实”力促进家校共育,先联一步,在“携手同行、共筑防线”中做好“协同文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构建语言规范教育的立体网络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举办家长会,向家长普及语言规范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同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语言规范教育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语言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在实践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增强规范用语的自觉性。

作者: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人民政府刘斐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