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巡回审判成为为民服务的媒介

2024-10-29 16:17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10月15日,“好评宜昌”第五季采风活动暨“宜人天空”创作分享活动走进法院系统,宜昌各地网评员代表亲身感受远安县洋坪镇巡回法庭的司法流程。以洋坪人民法庭为基点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打破“审执分离”限制,确立刑事、行政、民事、执行“四合一”审执模式,成立专门环资审判团队,负责审理县域环资类民事、行政、刑事案件。通过将审判亮于阳光下、立于群众中,实现国家、政府与公民的良性互动,既强化公众对审判权的监督制约,确保整个审判过程和审判结果的公正性,又使人民群众充分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知法、守法意识,增强以乡规民约、村情邻里等乡土方式前端化解矛盾的认同感。

一条窄巷,因一个“让”字而天地宽,成为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六尺巷时强调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六尺巷调解法”出现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中,延续弘扬相互礼让、以和为贵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其贯穿于诉前、诉中、诉后三个环节,体现在立案、审判、执行各个流程,显然已形成新时代生动的司法实践。譬如,远安县人民法院以4个基层人民法庭为基点,多维度开展巡回审判,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农舍庭院,将人民法官端坐高堂听取慷慨陈词,敲锤定案转变为实地把脉问诊,定纷止争,切实做到“哪里有群众需要,司法的脚步就走向哪里”,将法槌在大山深处敲响。

人民法庭扎根基层、面向群众,及时、高效回应群众司法需求是根本之责,如何将“人民法庭为人民”与新时期农村巡回审判的制度价值真正落到实处?如何将审理涉及的邻里矛盾、婚姻家庭、土地权属纠纷……每一个看似小、实则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案件审判公平公正,达到法律、政治、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远安人民法院在深化司法改革、创新审判方式上积极探索,通过就地立案、就地开庭、当庭调解、当庭结案的巡回审判为乡村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缓解诉讼参与人因交通不便、农业生产任务繁重而造成的到庭困难,以及因此引发的诉讼程序过分延宕,从而极大地节约当事人双方在诉讼中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让司法服务更接地气、更暖人心。

巡回审判进村居,司法便民暖人心。巡回审判体现了党领导人民司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特征,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一项司法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背景下,巡回审判具有增强国家法律和司法的可接近性、回应基层乡村社会司法需求,以及推动乡村治理法治化等制度价值。为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远安法院经过多方努力,43件案件以巡回审判方式审理结案,使巡回审判的司法为民、以案普法、定纷止争的价值取向有了更加生动而可感的注解,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到了司法温度。

巡回审判巧解纷,就地化解暖人心。巡回审判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必要一环,也是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亦是法院人对法治精神的坚守。唯有更多的法院人用脚步丈量正义,以公正凝聚法治力量,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才会不断提升。

作者:临沮之声网评团队、远安县委政法委 彭茜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