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屏一线绘就法治新“枫”景

2024-10-24 23:46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10月15日,“好评宜昌”第五季采风活动暨“宜人天空”创作分享活动走进法院系统,通过近距离走进基层法庭,让更多人了解基层社会治理情况。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

目前,我国的各类矛盾、问题聚焦、集中体现在基层,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基层化有利于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解决问题、化解纠纷的能力。远安县洋坪镇开设线上智慧法庭、旧县镇鹿苑寺村推动共享法庭建设,用一屏(一个屏幕)一线(一条网线)搭建起基层纠纷化解的新阵地。

串联法治服务一条线,打通“最后一公里”。通过高效整合各类法治资源,深度赋能基层法治建设,有力推动了法治服务精准、高效地触达基层,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全面贯通与深度覆盖。鹿苑寺村的共享法庭通过一屏一线汇聚多方法治资源,纵向串联法官、村干部、调解员等多方力量,集合调解、应诉、法律宣传等多项功能,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推进法治力量下沉到最基层,让人民法庭直达乡村。不少村民通过平台进行网上开庭,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专业法律服务,实现零距离化解各类纠纷和矛盾。远安县洋坪镇线上法庭依托一个屏幕、一条网线建设的“智慧法庭”推出“线上立案”“电子送达”等功能,当事人不用到法庭现场,在线上就能满足其诉讼需求。2022年全年,洋坪法庭线上开庭、线上调解累计40次。

一根网线一屏幕,赋能基层治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层的纠纷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对基层干部的知识储备和法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入共享法庭模式提升基层人员在处理纠纷方面的能力和专业性,通过优化流程和引入高效工具,促进纠纷调解工作更加迅速和有效地进行。借助平台的各类资源,当基层调解员和村干部在调解纠纷时遇到对法律程序拿不准、法律适用弄不清的情况时,不仅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自我学习,也可在线联系对接法官,进行实时咨询,获得专业的法律指导,既提高了处理各类纠纷的效率,又提升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

线下服务一扇门,助力矛盾不出村。法治工作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共享法庭”成为纠纷解决的“前哨站”、法治宣传的前沿阵地,不仅为基层提供了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还为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保障。鹿苑寺的共享法庭凭借一块屏、一根网线同样可以开展庭审,利用视频将相隔两地的利益诉求主体聚在一起,并由对接该共享法庭的法官提供线上实时法律服务,当场就能进行判决。鹿苑寺村曾有一起经济纠纷,由于一方外出务工无法返乡,双方通过共享平台在线上达成调解一致后,当场就支付了协议约定的相应款项,真正做到了让矛盾纠纷不出村、不上交。同时,通过共享法庭,法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的法治需求,群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司法工作的流程和标准。

“智慧法庭”“共享法庭”已成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道亮丽法治“枫”景,作为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标志性创新举措,正引领着司法体系的深刻变革与效能提升。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还需持续注重深化实践、优化服务、强化联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司法效率和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

作者:远安县河口乡张桥村 周运蝶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