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宜昌凉虾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媛: 一杯凉虾唤醒记忆里的老味道

2024-09-05 08:37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王媛正在热情地为顾客制作凉虾。记者高然 摄

“冰冰凉凉,香甜解渴,宜昌人都好这一口。”9月2日中午,“郑信记”江海路旗舰店围满了等待喝凉虾的顾客。秋老虎还在发威,一杯红糖凉虾让他们在炎热天气中享受片刻凉爽与幸福。

时间回到早上6点,36岁的宜昌凉虾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媛已经开始忙着将浸泡一夜的优质早稻米打磨成浆。加入食品级石灰水熬煮,醇厚的米香扑鼻。王媛一边搅拌,一边感受米浆浓稠后因阻力产生的细微变化。轻举木棍,残留的米浆丝滑落下,便是最完美的时机。趁热让米浆经过漏勺进入水中,来一个“冷水澡”,一粒粒形似虾米、Q弹爽滑的凉虾才算完成。

9点30分开始出餐,经过王媛之手,一杯杯加入红糖、桂花糖的冰爽凉虾被送到顾客手中,插上吸管,微微用力一吸,幸福之情写在顾客脸上,王媛也乐在心里。

凉虾为啥被称为“草根美食”?这还得从宜昌开埠时说起。长江沿岸绵延十余里,码头上工人众多,食材易得、制作简单、清凉可口的宜昌凉虾应运而生。挑着扁担的小商贩便是第一批美食传播者,历经百年,凉虾成为宜昌人心中本地小吃的“代表作”。

“凉虾的制作看似简单,相同材料,相同比例,不同师傅制作的口感都有所不同。想要呈现最完美的口感,凭的是日积月累的手上功夫和一份对美食的热爱。”王媛感慨,“郑信记”到她这里已经是第四代,是宜昌百姓对这杯“草根美食”的喜爱给了她坚持的信心。

1995年,王媛的父母袁鸿斌和郑慧双双下岗,迫于生活压力,两人开始创业做小吃。一开始没有本钱,两口子就在宜昌市京剧团附近摆起了路边摊,那一年他们尝试了很多小吃,都难以维持生计。1996年,郑慧想起了奶奶祖传的凉虾手艺,开始学习凉虾制作技艺,没成想就是这卖出的一杯杯凉虾,开启了宜昌凉虾的发展与传承之路。

“过去的老式凉虾主打的是清凉解暑,人们对于口感的要求并不高。但作为要打出品牌的宜昌美食,提升品质和口感是最重要的一步。”王媛告诉记者,就是这从“绵软”到“Q弹”的小小一步,“郑信记”用了足足两年。

对于凉虾的改良,每天都在进行,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倒了又做,做了又倒。最终,滑糯清爽、嚼劲十足的凉虾一经面世迅速打响了“郑信记”这块金字招牌,慕名而来的食客不断,前来拜师的学徒也踏破了门槛。

“青花白釉,糖浆作海,玉龙清潜,婉若游龙,糯香润齿,甘液沁脾。”有老饕品尝凉虾后留下墨宝。王媛十分喜爱,便在江海路新店装修时,将这句话“印”在了墙上。

作为“郑信记”新一代年轻的掌门人,江海路旗舰店的装修风格十分前卫,凉虾口味也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新开发的百香果、芦荟等果味凉虾,凉糕、冰粉、龟苓膏等大众小吃推出后颇受顾客喜爱。王媛对包装杯身设计融入了巧思,添加了不少本地人的时代记忆。王媛自豪地告诉记者,仅这一个店面,一个月就能卖出超2万杯。

30岁开始经营属于自己的店面,如今已经6年时间。刚开始一门心思赚钱养家,如今,王媛也像她的父母一样,希望这门技艺能够百年传承。“作为宜昌凉虾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要在不断创新中深挖非遗文化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非遗美食。”王媛说。(记者高然、通讯员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