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荒之恋

2024-08-11 15:4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韩露 人阅读

百里荒之恋

陈胜乐

01.山顶的帐篷

百里荒康养小镇的人,清晨起床到山顶散步,这好像是成了他们的习惯。有的喜欢站在云端,看霞光染红天际,看朝阳冉冉升起;有的喜欢脚踩露珠,看阳光碎银般洒在草地上,感受星河陨落的壮观;而更多的人是信步山顶,俯群山叠嶂起伏,姿意凭风吹拂,做有氧的深呼吸。

六月的百里荒已经热闹起来,连绵的草地上布满了露营帐篷,山顶上碧草连天,阳光像云一样掠过。一对情侣从帐篷里钻出来,两人手牵手,尖叫着向铺满霞光的方向狂奔。万亩草原像云海一样,在他们面前随风翻滚。

“啧,太阳像珍珠从山坳里挤出来一样,真是神奇。”

“几座山都烧红了,才羞羞露出脸,这日出也太派场了......”

太阳冒山的那一刻,壮观的日出景象倏忽而至,两人手舞足蹈地惊叫起来。这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是专程从武汉来看日出和拍摄婚纱照的。为了不错过晨曦美妙的一瞬,他俩昨晚就带着摄影师和帐篷,赶到山顶扎篷露营来了。

“两人依偎山顶,都不说话,只为看一场心动的日出。”

“百里荒上的花海和爱情,美得谁都不想错过。”

他们相约以山楂树的名义,来这里见证纯真、青涩和干净的爱情。散步在山顶草原,你经常会看见一对对新人相视而拥,蜜一样注视着对方,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变换着各种姿势,绽放出甜蜜的笑容,把幸福留在每一个“咔嚓”的瞬间,浓缩在山顶如画的风景里。

一对耄耋老人在一群人的簇拥下,精神矍铄地从帐篷里走了出来。当两人脚踩松软的草地,环视云蒸雾绕的群山,看见数百个风车若隐若现,围在自己“呼呼”转动时,两人竟激动得热泪盈眶,嘤嘤地啜泣起来。

“奶奶,您怎么哭了?”

“山上的风好大,把奶奶吹哭了。”

奶奶是从上海飞来、专程来拍婚纱照的。她和老爷子是小学同学,两人丧偶多年,前不久才刚刚订婚。她要把最美的“黄昏恋”,还有心底不可言说的小秘密,刻留在百里荒的风景里。

小孙子仰着小脸,疑惑地望了望奶奶,然后抓起草地上的婚纱拖尾,嘴里“唧喳”地唱着歌,捉迷藏一样蹦跳着转起圈来。几个摄影师赶紧摆弄阵势,或俯或仰或追或退,围着老人转个不停,这情景着实令人眼热。

住在康养小镇的人,散步于山顶的云中花海,帐篷只是眼中的风景。而从远方来拍照打卡的人,却都是因为痴迷百里荒与天很近,与心相通,与爱交融的天作大美,才决绝为爱奔赴而来的。

山顶有多少顶帐篷,就有多少爱情的故事。

02.小镇庄稼人

在康养小镇居住的业主,每户都可“领种”一块田,面积大约是两垄地的样子,物业还提供蔬菜种子和羊粪。田陌中间有一个天然大水池,方便业主浇水和灌溉庄稼。比起居住在城区的业主们来说,这福利还真是既独特又丰厚。

桃姐在物业领田的时候,两个邻居给她打来了电话。

“你种田有经验,如果愿意多种的话,你就多领几块地。我们只是趁孙子放暑假上来住两个月,根本没时间种地,就是种了也收不了。我们一天到晚要操孙子的心。”

小镇上这样的业主不少。他们在这买房的初衷,就是暑假期间带孙子来避暑,小住两个月就下山回城,以躲避酷暑难耐的夏天。虽然在高楼上住久了,都有回归田园的终极理想,但这种奢侈的福利,至少眼下他们还无法消受。

桃姐的情形则与邻居不同。她一般五月初到百里荒,一直到秋天才回城,在上面大约要居住近半年的时间,算得上是小镇上为数不多的“长住居民”。从垦地到采摘收获,她都可全过程参与。

桃子一直在银行上班,自己又开了多年的店,由于她为人热情和善,曾被评为“宜昌最美女老板”,退休前赚足了养老钱。她之所以选择百里荒,主要是她喜欢山上的宁静和清新空气。嗅一嗅就觉得精神。这里海拔平均1200米,夏天平均气温摄氏21度,和城区只一小时车程,算是最理想的“纳凉天堂”。

小镇上很多业主和桃姐一样,按编号在物业找小白经理领了地、肥料和种子,又从城区买来锄头之类的农具,找附近柏家坪的村民砍来一捆捆竹竿,用于搭建黄瓜、四季豆生长的架子。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她们就穿上防晒服和帽子,牵上宠物狗下了地,成了一名小镇上的“庄稼人”。

大凡在康养小镇买房的人,其初衷都是一样的。退休后不去养老院,从独居的高楼转到小镇上来,做想做的事,回归记忆的田园,种种地浇浇花,过一种舒服、轻松又自由的生活,然后慢慢变老。康养小镇就成了这些人的最佳选择。

桃子在城区居住时,就在点军租地种了几年,算是小镇上最有经验的庄稼人了,也自然成了小镇上的“农技师”。很多业主从岗位上退下不久,感觉身心再无羁绊,就把草帽往头上一戴,小狗往地里一拴,弯腰种地成了他们最快乐的事情。

火烧坪的“大清江”老板给桃姐送来了西红柿和辣椒苗,她老公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就拎着袋子到山上捡牛粪、开车从远安拖回了十几袋羊粪、鸡肥和营养土,又从城区买回抽水用的水泵,接着抡着铁锹开始整地,硬是把手掌磨出了几个泡。两人算是下了“血本”,种出了小镇上最贵的菜。

虽然夏天来小镇的人不少,但大多数是“团建”度假,或是亲戚朋友在景区游玩后,利用公休假来小住几日的,基本算是小镇的“过客”,因为要上班而不能长住。所以小镇上居住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宜昌各县区和武汉等地的“养老一族”。

邻居突然成了人生的“闺蜜”,每天坐在小镇的长椅上,一起聊天、掼蛋、散步,看风车“吱呀”转动和夕阳渐渐西下,那些曾经相约老了在一起养老的人,却因各自家庭和经济原因,或力所不逮,跟随儿女各奔东西,走着走着就散了。

小镇上的康养老人,基本都有无忧的退养保障,比起那些住福利院、社区和居家养老的人群来说,自由和不将就,生活自然是舒适多了。曾经的“邀约”被岁月抹去,物业“小白”成了依靠,这是很多人过了一辈子,从没“预设”和料到的事情。

03.百里荒的风

风车是百里荒的符号,孩子们眼中的童话。从宋百公路盘旋而上,至山顶“云裳”观景台,满眼的风车就扑面而来。很多人在此停车驻足,俯瞰山下盘山公路,对着绵延的山谷大喊一声:

“百里荒——我来了!”

“爷爷,那是大风车,好多好多哇。”

“到百里荒吹风去。”

登上百里荒的山顶,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这里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四周群峰低伏,一望无际的草原没任何遮挡,从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风场”,这也是茫茫百里荒草原,为什么风车密布的主要原因。

这些云雾中的“风车森林”,每天“吱呀”不停转动,在白云中若隐若现,还有漫山的鲜花和成群牛羊。这些在孩子们稚嫩的眼里,就是一个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令他们手舞足蹈。

凡是在百里荒拍下抖音、照片和小视频,其背景无一例外都是云端中转动的大风车,以及风车下漫山的薰衣、马鞭和鼠尾草,一块块锦缎织成的紫色浪漫。漫山的大风车小视频,随着一个个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转进了无数人的憧憬和向往里。

风车“吱吱”转动的声响,小镇上的人都听习惯了,说这声音像小时候哄孩子入睡的摇窝,感到十分亲切入耳。要是哪天晚上突然听不到风车声音了,他们就像担心孩子尿床一样,久久不能入睡。

因为百里荒现在是有名的花海,小镇上的人把吹风说成吸氧,把呼吸说成闻香。偶有亲戚朋友来了,不是烧火做饭,而是带他们在小镇上兜风,看漫山风车的转动,到山顶花海闻香拍照。好像这里的空气和风车,竟成了招待客人的主菜单。

“风就是一首民歌,一首悠扬的曲子,就像百里荒牛的叫声。”

小镇上这位退休业主姓楮,今年七十有余,退休前是一位研究诗经的学者,发表过研究《风》的文章,在全国学术界有些名气。他特别喜欢百里荒的风,哪里风大他就坐哪里,说是“越吹精神就越爽”,他在朋友圈里写了一首诗,有的人看不懂,就抄了下来:

风吹来的方向

轻柔如丝

带着果实的芳香

还有自然的力量

无形的流动中

时间还有遗忘

转瞬即逝

人生由风编织而成

谁也躲不过

他还在朋友圈里写道:“百里荒的风有时还夹着雾,拂在脸上吹进心里,能涤走心中所有燥热,让你忆起甜蜜往事,藉梦前世旧情,悄然入梦欲说还休......”

物业的小白告诉我,在小镇康养的群体中,隐居着不少楮老这样的人,他们曾是叱咤的牛人,或是显赫的高人,只是人前皆不语,谁也不知道罢了。人生皆如风过耳,一切吹得恰到好处就行。

风吹到百里荒,身价就变得很贵。空气吹成了天然氧吧,柏家坪吹成了避暑天堂,风车吹出千瓦电能,“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的荒凉之地吹成了4A景区,百里荒吹成了“百里旺”,这一切均在历史的谋划之中和意料之外。

04.大丽花人家

“云源”距康养小镇最近,是农村那种普通干打垒房子,堂屋里摆着两张木桌和一排椅子,旮旯里放着锄头之类的农具,土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看上去有些土气。和附近青砖绿瓦的农家乐比起来,它确实显得过于寒碜。

门口熟睡着一条狗,半睡半醒倚在墙角。所有到“云源”进餐的人,似乎从没听它“汪汪”叫过,或是起身睁眼看过一个人。只是有人靠近了,它才竖起旗帜般的尾巴,悠闲地摆动几下,睥睨瞧上你几眼,刷存感似的以示欢迎。

很多人喜欢到“云源”进餐,并不是因为距康养小镇最近,而是觉得这家食材好,味道和价格都不错,老板为人憨厚实在,虽然环境有些土气,但看上去特别干净清爽。

“大丽花真是好看,比芍药艳多了。”

“这是百里荒最美的花了。”

“云源”门前的几百株“大丽”,织出了一片壮美的花海,成为一道令人心动的风景,这在百里荒却是绝无仅有的。很多食客慕花而来,先“咔嚓”拍完照片和抖音,然后才落座细品美食。

这里很多人把这里不叫“云源”,而称“大丽花人家”。

“大丽花”在百里荒不是珍稀品种,康养小镇上的很多人喜欢它大红大紫的婀娜姿态,仰慕它轻盈的柔美,小院和阳台种植的很多花,都是从他这儿挖去的。

付老板为人很大方,给我挖了几株送给我。没想到我带回城区种植,却长得越来越猥琐,全然没了“大丽”的模样。看来百里荒海拔和凉爽的气候,才是适宜大丽花生长的最佳环境。看来山顶上很多绝美的东西,不是想掠就能掠走的。

大丽花因喻意吉祥、根茎药用普遍而广受青睐,网上售价也不便宜。进餐的人见老板大方,总是有求不拒,所以花被临时“顺走”的不少。要是雨天遇到索花的人,付老板就冒雨抡锹去挖,真是“赔了婆娘送枕头——憨到家了”。

付老板告诉我,冬天康养小镇上的人少,“云源”也只是夏天经营几个月,一天也就几桌的生意,赚不了多少钱。冬天上面雪下的很大,大部分时间闲在屋里烤火,烤洋芋和炖腊排骨吃,早晨看漫山白皑皑一片,晚上瞧云卷云舒,整天雾来雾去,日子也算是惬意。

去年冬天的一场雪下得特别大,百里荒厚度达30多厘米,很多树被压断,水管也被冻裂了。我早上起床打开微信,付老板的头像突然在屏幕上闪个不停,并有几段语音留言。

“你屋里水管放空没有?”

“你院子里那两棵小树苗要罩起来保暖,要不就冻死了。你把院门的密码发来,我给你去弄好。”

我看他发微信的时间是半夜,想必是看见雪下的太大,怕我们这些城里的人没高寒山区过冬经验,从而蒙受不必要损失,所以才急得睡不着。看得出他是个热心肠的人,想必半夜除提醒我外,还给小镇上不少人发了微信。

“放空”就是冬天来临之前,要先关掉家里的水阀门,然后打开水龙头,把管子里的水放空,这样才可避免水管被冻裂。如果水管里有水的话,极易造成大水漫屋,带来家俱损坏和电线短路。这些都是付老板多年积累的经验常识,城里人一般是不可能知道的。

我秋天回宜昌时,物业小白就上门把家里水管“放空”了,还细心检查了几遍。有的业主就也是听说康养小镇物业服务周到,才决定在小镇买房的。但我院子里两棵新栽的小李子苗,还是因我的疏忽大意,离开小镇时忘了穿“冬大衣”,结果被冻死了。

尽管他第二天他就踩着膝盖深的积雪,赶到我小院里把冻雪刨开,用防寒罩进行保暖,但还是为时已晚。由于山上冰冻时间太长,两棵小树最终没能成活。今年五月我重返小镇时,发现邻居们去年新栽的小树,一棵也没成活,全部都换成了一株株大丽花。

他儿子英俊潇洒,入伍不久就被晋为上士,并在部队立功受奖,这是他最开心和骄傲的事情。门口那条看似睡不醒的狗,原来是一条勇猛的军犬,因执行任务时受伤,最后被首长特批“退役”,让他探亲时带回老家饲养的。

柏家坪的人说他年轻时聪明,读书成绩一直很好,考试每学期都拿前几名,学校老师认为他考大学没问题。但最后他还是没进大学校门。有的说他距录取分数线只差两分,实在是可惜;有的说他拿到通知书后,由于家里没钱供他读书,就塞进灶膛一把火烧了。

村里的人还说,由于他长得帅气,读中学时有个女同学小丽很喜欢他,给他绣了一对鸳鸯鞋垫,还把写满情话的纸条偷偷塞给了他。由于他那时懵懂不懂事,晚自习后把鞋垫和纸条交给了班主任,才忐忑不安回寝室睡觉去了。

班主任刚刚师范毕业,实在是个年轻没经验的主,不知如何处理这类事情,就把鞋垫和纸条交给了校长,请校长亲自处理此事。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校长第二天通知小丽家长来学校面谈,还专门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规定学生不得早恋,必须把精力用在学习上。最后弄得人尽皆知,一时传得沸沸扬扬。

小丽顶不住舆论压力,蒙在被子里哭了两天,中途转学到邻县就读,从此消失在他的视线之中。他时常为当年幼嫩的行为而懊悔,觉得是自己的无知和愚蠢,而害了小丽的学业和名声,辜负了她一片真情。每每想起这事,他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付老板现在过得很满足,他说百里荒的人与“三界”相邻、与天界相通、与神仙最近,一年四季住在云里,行走在雾中,没有房贷和信用卡,从不需要使用空调,也从不感觉缺钱花,活得比城里人通透多了。

“云源”老板娘贤惠明理,年轻时是位漂亮的村花,有一手好的厨艺,大家都亲切叫她英子。两人夫唱妇随,每天吃着自己种的菜,锅里煮着自己杀的猪,从散养树林里拣回的鸡蛋,吃不完就卖给镇上的人,用换来的钱用打一元麻将,过着最接近神仙的日子。

不过有件事一直梗在她心里,只要英子一怄气,醋意就喷了出来:

“种这么多大丽花,还不是因为心中那个小丽呗。你心中的她现在比门口大丽花可漂亮多了,我给你出盘缠,你赶紧找她克,免得你魂不守舍,总是拿我出气。”

英子酸溜溜说完,就开始朗诵起来:

年轻的无知

无意中犯了错

人生就像小说

让我承担结果

就算欠你的

心债难还

我不知怎么说

......

这是他前年冬天烤火听歌时,在记账本上随意写下的。没想到被老婆看后,当成他怀旧的把柄,说他心中一直想着小丽,心中的醋坛子彻底打翻了,和他大吵了一架,几天没下厨做饭和洗衣服。他没想到“老女人”吃起醋来,可比年轻小女孩厉害多了。

付老板心里感到冤枉,自从小丽转学后,他就再也没见过她,也不知她现在何处,结婚了没有,谁给她做的嫁衣。他只是觉得由于当年的错,无意中伤害了她,成为心中永久的愧疚。如果哪天真遇到了,他一定会真诚说声对不起。

去年腊月他家杀了几头年猪,那几天气正好。他给我发微信说,百里荒的冬天很蓝,有着和夏日不一样的草原风光和“天然荒凉”,肯定会激发你写作的灵感,快上来吃年猪肉,顺便带些白菜回去下火锅吃。

那几日我在外省旅游,没能赴他的“年猪宴”。听说小镇上去的人去吃年猪肉的不少,整整坐了两大桌,现场不少人拎着一袋白菜,对着屏幕刷着抖音。还有两个现场开了直播,对着镜头直喊:

“这里是百里荒杀年猪现场,我在现场给大家直播,首先出镜抬格子的是‘大丽花人家’的付老板......”

“大丽花人家”虽然不是正名,但付老板的善良憨厚、淡泊心志的情怀,和他门前那片绚丽花海,在小镇上却是无人不晓,被很多人时常挂记心里。

05.不归圈的羊

康养小镇位于百里荒之顶,是宜昌夷陵、远安、当阳的交界处,毗邻远安金龙山度假区、百里荒风景区和当阳第一峰“南包”。这里一步踏三县,俗称“三界土地”,是有名的“一鸡打鸣,三县皆闻”的“鸡鸣三县”之地。它以其海拔1200米的独特地理位置、绝美绚丽的草原风光、和摄氏21度的凉爽气候,成为宜昌有名的“金三角”避暑天堂。

一望无际的草原,漫山鲜嫩的青草,一群群牛羊悠闲吃着草,这是很多人对百里荒最熟悉的记忆。山上养羊的农户一般是散养,日出上山日落归圈式的放牧。若是下雨天,农户就会一捆捆把草割回来,羊们一边在圈里“咩咩”唱歌,一边享受着美食,这是它们不变的“习惯”。

“散养”并不是放任不管,比如怕羊丢了和生病,训练“头羊”听话,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鲍泽新说“是个很操心的活”。他家养的五十多头山羊,半夜突然“越栏”不归,集体蹲在“城墙”上看风景,怎么唤也“不回头”,这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

当地人说的“城墙”,其实就是刷黑的公路旁,就地取材用石块垒成的“隔挡墙”,沿公路绵延而建,大约有两层楼高,墙顶均匀排列的一个个石柱,就像电影中的“长城”,模样看上去非常壮美。

由于百里荒石材丰富,一块块石头像天然雕琢的“文化石”,所以很多风景墙、台阶、坎沿和一些民宿建筑,全都是“以石代砖”建造的,虽看上去有些粗糙,但它却以坚实古朴的美感,意外成为一道养眼的风景。

这里山大人稀,是历史上有名的“贬官放逐”和“右派”“走资派”窝棚聚集之地,所以这里人口迁徙频繁,全村虽不过千人,稀有姓氏却达五十之多,这中国所有村落中是十分罕见的现象。

鲍泽新家位于“一脚踏三县”的远安花林寺龙凤村,他父亲原是夷陵区鲍家村人,在兵荒马乱年代几经辗转,基于生存和避难之需,最终选择峰峦叠嶂、坡陡路险、远离尘世的荒僻之地,举家栖落安家于此。随着逃来的人越来越多,百里荒也就从“荒无一人”,逐渐变成了一个杂姓聚集之地。

他说这里民风很淳朴,少有盗羊的事情发生。他养的这些羊之所以“夜不归圈”,主要是因为这里草肥风大,“城墙”下还有一个宽阔的大敞房,是羊们天然的“洞天福地”,吃饱了就在高处吹风乘凉,下雨就进房避雨。“头羊”从小在这里呆惯了,非常熟悉这里环境,于是就带着羊群,半夜浩荡“私奔”到这里来了。

他的这些羊偶尔会窜到一步之遥的金龙山酒店,给他惹出了一些麻烦。但酒店的人都熟悉他,知道他是附近的土著村民,也就从来只是“提醒”,从没为羊“入侵”的事和他翻脸或者为难过他什么的。说来也怪,羊只要在这里吹风和小住,根本就不需他割草,所有羊膘长得特别快,这使他满心喜欢。

“你真的不怕羊丢了么?”

“丢不了,但也不能大意。”

他给我说,这些羊精灵得很,特别喜欢这里的风和草。“城墙”上有专门值守的“哨羊”,只要有陌生人靠近,所有或睡或趴的羊,就会起身迅速转移,谁想抓也抓不到。“头羊”也特别怪,任何人都接近不了,就连他老婆也不例外。头羊只听他的指挥,和他有近距离“肢体接触”。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羊南养”后,百里荒的山羊品种就多了起来,而且肉质细嫩鲜美,数量增长迅速,成为很多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有些农户把房子改成民宿和农家乐,推出的烤全羊和“羊宴”,生意甚是火爆。

他家里这五十多头羊,年底可卖十多万元,这是他最值钱的家当。他用尽了“威逼食诱”的手段,可这些羊就是夜不归圈。为了每只羊的“万无一失”,他只好在网上购买了定位仪,安装在头羊的脖子上,在羊群活动的“城墙”四周安装监控,并“乐橙”到自己的手机上,以便随时视频查看。

鲍泽新每天晚上他都开车来“查夜”转悠,提一桶淡盐水放在“城墙”上,还撒一些谷物、青菜和豆类在羊群的“生活区”,把每只羊都伺候得十分周到。他时常睡在车里直到天亮,守护着他的这些“散养宝贝”。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想必羊在他的心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特别份量,更有他养羊劳作的无限乐趣。百里荒的一群群羊,在游人的心中只是一道风景,但在鲍泽新的心中,却是生活中最重要依托和美好憧憬。

小镇上有位六十多岁的业主,是位精神矍铄的章老太,长住康养小镇,院子里种有很多蔬菜。她经常把两个儿子叫上来,开着保时捷到他家里去刨羊粪,把一袋袋粪装回来,然后施到菜地里。章老太像个看客似的,盯着儿子忙碌的样子,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据说章老太婆很厉害,买了一幢双体别墅,两个儿子各住一半,孙子都好几个了,全家还在一个锅里吃饭,一直都没有分过家。每到寒冬腊月,她就会找鲍泽新买几只羊子,把她的儿子和孙子们,还有她要好的两个闺蜜,一起接到小镇上提前“过羊年”,然后每人扛一只大羊腿回家,这固定成了她每年必导的“春节大联欢”节目。

原来百里荒山上的羊,还有养羊和买羊的人,竟然都是这么任性。


作者简介:

陈胜乐,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曾任文学期刊负责人、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央企传媒中心副主任、报社副社长。主要从事文学评论和理论研究,曾获政府文艺奖。出版有理论专著十余部,《中国散文美学综论》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通讯地址:湖北宜昌点军区梅子溪钻石郡2街22号

电话:13607200021(微信同号)或lele18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