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5 13:2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宜昌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借三峡工程大国重器之势,以长江三峡世界级山水为笔,着力绘就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宏伟蓝图。为增强消费者来宜旅游的安全性、舒适度与体验感,助力宜昌旅游在国内乃至世界旅游市场出圈出彩,需要下好“法治棋”,算好“法治账”,通过健全配套法规制度,提升监管执法水平,推进涉旅纠纷化解,加强法治宣传培训,进一步优化旅游法治环境,扎实推进依法治旅、依法兴旅。
立法铸基,创建科学完善的旅游法治环境。当前要以旅游法为依据,适时出台促进宜昌旅游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推动宜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制定地方性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加强对高风险旅游项目、民宿、自由行、研学、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的规范管理,明确责任部门与经营者义务,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进一步加强“宜荆荆恩”城市群立法合作,以区域协同立法促进跨区域旅游协作发展。
执法增效,构建严格规范的旅游执法环境。健全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和投诉执法机制。市文旅综合执法支队的成立,有效解决了旅游食宿、车辆、购物及景区周边安全秩序监管职责交叉、推诿等问题。通过对旅游纠纷、投诉举报线索的统一受理和分类处置,实时跟踪办理进度并及时反馈,进一步提升处置时效和消费者满意度。在联合执法、每日巡查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格落实行业禁入制度。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提升执法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国际化服务标准,建设全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品质旅游保障”平台,使旅游监督的“眼”更亮、“手”更长,行政执法效率更高,服务更到位。
司法护航,打造高效公正的旅游司法环境。借鉴夷陵、五峰、长阳、当阳四地经验,在宜昌各县市区的重点风景区设立巡回旅游法庭,及时就地化解涉旅纠纷。同时,探索建立刑事、民事、行政、执行“四合一”旅游法庭,设置案件受理“绿色通道”,完善涉旅纠纷速裁诉审机制。拓展“法院+”诉源治理机制,与消费者保护协会、基层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深度配合,形成旅游纠纷综合调解合力,高效快速、一站式化解旅游类纠纷。深化信息化平台运用,推行网上立案、送达、开庭、执行,让消费者离开宜昌后也能继续享受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
守法聚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旅游守法环境。集聚各部门宣传合力,多措并举推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主题的法治宣传,统筹旅游资源保护,促进与规范绿色旅游发展。要针对不同旅游从业主体,精准开展旅游法、价格法、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交通安全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培训,提升守法诚信意识,推动规范经营。针对旅游消费者和普通市民,通过“线下+线上”多渠道多方位常态化普及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知识,在提醒依法理性维权的同时,增强大众文明旅游意识。加快培养一批多语种、高素质的金牌导游,建设一支具有国际服务能力的旅游志愿者队伍,把宜昌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志愿之城”。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李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