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2024-08-05 12:41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宜昌近年来先后印发《宜昌市数字经济发展 “十四五”规划》《宜昌市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宜昌市推动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在集中布局数据中心、适当补贴电价、保障数据产业能耗需求、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加强网络链路直连建设、支持创建数字经济专业园区、促进算力应用、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扩大数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激活数据要素价值等方面明确了奖励和政策支持标准,为数字宜昌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宜昌发展数字经济面临同类城市数字经济“同质化”竞争严重、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实体化”优势缺乏、数据要素价值的挖掘和运用力度不足、数字经济产业化效率不高等挑战。对此,提出宜昌市数字经济发展对策如下:

聚焦数据要素,布局数据存储、计算、应用等产业,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先机

抢占流量风口,建设一批数据中心。加强与三峡集团的全面合作,加快田秋渔数据中心、东岳庙数据中心、紫阳大数据中心项目“提档升级”。主导培育“宜昌-荆州-荆门”化工特色工业大数据产业链。瞄准安全系统、数据备份、逆向DNS、系统集成、负载均衡等大数据中心增值服务业务,争取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商来宜昌考察、投资。

抢占智能高地,发展一批软件产业。全力支持东土科技加快“5G+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推动工业APP软件承载平台以及控制硬件平台项目落户宜昌。开发传统优势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软件、生产控制软件、信息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平台、云计算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等平台软件。制定和实施软件人才招引计划,谋划设立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软件产品研究中心。

抢抓算力建设,布局一批算力产业。集中力量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家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宜昌)中心建设,布局多种计算单元集成、混合精度的通用智能算力。

抢占应用前沿,丰富一批应用场景。建立“宜荆荆恩”城市群数字经济应用场景协同开发机制。通过数字赋能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功能,逐步推动政府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平台的共建共享共用,打造智慧停车、智慧医院、智慧社区和智慧景区等一批场景应用示范点。

聚焦龙头企业,强化招引、培育、扶持等措施,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

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搭建基于国产软硬件的人工智能训练和服务基础设施,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产业,梳理产业图谱,全力支持头部企业在宜昌组建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打造自主可控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

建设算力产业集聚区。规划建设算力产业地标,发挥点军区、夷陵区特色优势和资源禀赋,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域,有效引导算力产业的投资方向,打造算力产业、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

推动企业主体发展壮大。依托本土优势产业培育,积极争取硬件制造、软件研发、开源大模型、生态创新中心、场景应用等在宜昌陆续落地。

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运用省内、市内教育资源,联合有合作意向的高校组建数字经济研究院,立足宜昌产业基础,对宜昌原有优势传统产业按照数字化的方式进行流程再造,做大做优做强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全市有发展潜力的大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专项行动。

聚焦服务保障,加强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持,促进数字经济蓄力发展

推动大型数据资源与数字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推动政府提高公共数据的开放与开发利用程度,探索开展企业、个人数据采购,推动相关数据产品和模型的社会化开发利用,统筹布局建设若干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检测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等。

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以企业和项目为载体引进数字人才,落实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家庭医疗等优惠政策,加强人才配套服务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与生活居住环境,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

加强金融支撑保障。加大市级平台基金对先进算力、人工智能等相关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投资力度,着力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支撑、多段接力的新型投融资环境。认真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创投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柳作林 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