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之变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08-05 13:0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金睿

积极推进宜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有着重要意义。市委提出了把宜昌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要从当前文旅产业的现状与优势、形势与挑战来分析,以创新之变引领宜昌文旅产业发展之变。

现状与优势:创新突破,实现三个“变化大”。一是文旅发展格局变化大。从“金色三峡、银色大坝、绿色宜昌”“屈原昭君故里,三峡生态名城”到“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从展示特色到提炼属性,不仅为宜昌文旅产业发展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更与电化长江、绿色发展的核心要求遥相呼应,打开了“科产商文旅体”融合新格局。二是IP开发转化变化大。一直以来,宜昌以长江三峡及三峡工程这两个世界级大IP赋能,2021年又提出打造“一标三地”的目标,将屈原文化作为标志性文化,为走向世界舞台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三是产品供给质量变化大。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风口,宜昌开启了颠覆式的场景革命,如露营、微旅游、反向旅游等,链接的一大批新项目、新玩法次第落地,驱动着宜昌文旅的“新时代”和“慢时光”相互交融。

形势与挑战:择地转向,意味三个“正在变”。一是发展形势正在变。从2023年全国文旅产业情况来看,“特种兵打卡式旅游”、“盖章式旅游”、演唱会旅游等新玩法、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发展逐步进入由“供给迎合需求”到“供给创造需求”的新阶段。二是竞争格局正在变。一批新兴、小众旅游城市迅速崛起,全国城市旅游之间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老牌与新兴”“大众与小众”“传统与新潮”并存共生。三是游客需求正在变。今天的游客不仅要美丽风景,也要美好生活,现代的、时尚的、活力的、动感的生活方式,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主要因素。

思考与建议:以规划创新谋划新路径。重点是聚焦一个定位、紧扣两类需求。即必须服务于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这一目标定位。在需求上,从市场端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和海量数据要素作用发挥,打造文旅产业发展新优势;从客户端注重广泛性、包容性发展,提供高品质的文旅服务。

以模式创新激发新活力。一是从文旅融合向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等融合转化。利用稻花香、雪茄小镇、广汽传祺等特色资源和企业,通过博物馆、公共游憩空间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探索工业特色旅游全新开发模式,开发酒旅康养板块、亲子类的汽车历史学习型旅游等。二是从依赖垄断性资源向开发创新性产品转变。拓展“船游三峡”“飞游三峡”“环游三峡”“陆游三峡”等多业态旅游项目,让省域、市域范围内的景区景点“串珠成链”,尽可能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三是从资源依赖型思维向业态创新型思维转换。遵循历史纵线,按时代发展脉络将文旅资源排列串联,形成展示区域内历史演进过程的特色旅游产品。优化组合长江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研学旅游、文化体验游等文化旅游产品。

以科技创新抢占新赛道。一是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宜昌现有的诸多A级旅游景区均已加入了互动式、演艺式场景布置,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声光电、工程机械、虚拟呈现等技术手段,在舞台设计、氛围营造、情绪引导等方面打造更加沉浸化的体验模式和更加场景化的消费空间。二是开发生成式智能服务。推动智慧云游,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实地创建三峡猇亭古战场、长坂坡、石牌保卫战等历史场景的复原视频,提高游客游览的趣味性和参与度。三是实现裂变式互动传播。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分析与预测能力,更精准推送给目标人群。

以服务创新催生新动能。一要捕捉游客情绪。从景点规划、服务设计、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着手,打造更多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服务的旅游产品,形成情绪上的互动关系。二要注重文化融入。在住宿、餐饮、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注入文化主题,以特色活动、演艺、互动体验为辅助,为游客创造新鲜感、个性化体验。三要营造良好环境。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力度,保护游客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质量。

夷陵区人大常委会 徐洁(市委党校2024春季基层公务员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