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5 19:18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胡伟龙
7月11日,湖北星宝电子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在岗位上忙碌着。该公司整体收购原湖北匡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今年2月正式投产。 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摄
7月11日,湖北泰和石化超低温阀门智能制造项目车间一片繁忙。该项目计划投资2.86亿元,总建筑面积34842.45平方米,配套检测设备、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机器人焊接等高性能设备500余套。公司自今年2月投产以来,边安装设备边生产,抢抓时间赶订单,目前已完成销售收入近亿元。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摄
7月5日,在宜昌旌拓光学公司,工人在智能生产线上一丝不苟地操作着设备。该公司光学镜头模组项目2022年正式投产。三峡日报通讯员 王罡 摄
工业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工业兴则全局兴。
翻开上半年秭归工业经济运行的报表可以看到,全县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1至5月,全县6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20个行业分类中有1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长面7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0.5%,位居全市第三;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1.1%,高于全市平均59.7个百分点。玻璃新材产业发展集聚成形,总产值同比增长15.56%,高于全县平均2.97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据勾勒出秭归加速发展的脉络,见证着秭归践行工业强县战略,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举措,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玻璃新材料产业链不断壮大
走进湖北微晶之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轻微的机器运转声在厂房内回荡,沉稳而有力。一块块玻璃基板被稳稳地吸附在托盘之上,全自动化的研磨头对玻璃的表面细致打磨……
5月18日,这家以戈碧迦光学玻璃为原材料的公司一期项目正式投产,标志着秭归县玻璃新材料产业链迭代升级之路再上新台阶。
该项目分两期建设,计划总投资6亿元,年产1.2亿片特种微晶玻璃面板。本次投产的一期项目计划年产手机微晶玻璃面板3000万片,年产值可达4.3亿元,带动就业300人。
微晶之光依托的湖北戈碧迦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援建三峡库区入驻秭归的企业。经过15年的深耕,该公司已成为光学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研发、制造和销售领域的领军企业,成为国内行业的佼佼者,以及全球重要的光学及特种玻璃材料制造服务商。
3月25日上午,戈碧迦在北京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正式进入资本市场,成为秭归县首家上市公司,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戈碧迦的快速发展为秭归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依托戈碧迦的引领,秭归县打破了山区县、库区县不能发展工业的传统观念,通过产业链招商策略,成功构建了包括光学玻璃、微晶玻璃、医用玻璃、耐高温高压玻璃等特种玻璃的中下游产业链。
秭归县科技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产业链招商策略,秭归已成功引进宜昌旌拓光学有限公司、宜昌精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玻璃新材链上企业入驻,全县特种玻璃新材料产值已达2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4%以上。同时,这些企业为当地贡献了超过4000万元的税收,并直接或间接地带动约1400人就业。
一批新建扩建项目有序推进
位于秭归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安琪屈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崭新的厂房、优美的环境、先进的设备,无不透露出这家公司蓬勃发展的活力。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核桃绿色深加工生产线,以确保月底试生产顺利进行。
秭归核桃绿色深加工项目是秭归县立足当地农产品资源优势,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022年10月,通过招商引资,由湖北安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秭归县屈姑食品有限公司在秭归合资成立了“湖北安琪屈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湖北安琪集团强大的技术支撑,并结合屈姑公司在农业产业化领域的深厚积累,致力推动秭归核桃全产业链深加工产品的全面发展。
项目一期投资1.88亿元,建有完备的生产生活设施和核桃鲜果加工、核桃深加工等5条自动化生产线。规划建成后可年产核桃仁6000吨、核桃油2000吨、核桃蛋白(肽)300吨,预计达产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3.2亿元、创税1500万元,提供固定工作岗位及灵活就业岗位近200个。
秭归经济开发区项目持续加速推进的同时,各乡镇的新建扩建项目亦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在九畹溪镇砚窝台村,新建项目之一的京能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100MW光伏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地搬运光伏组件,进行工程桩安装等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光伏场站第一阶段已累计完成钻孔2702个,完成比例54%,工程桩完成2189根,完成比例44%,光伏组件已经开始安装。
“项目拟定于12月30日前完成100MW全容量并网。”项目经理丁浩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4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4.1万吨。
在秭归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得益于一批新建、扩建项目的有序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蓄足了持续发展后劲。
主动服务助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如何进一步壮大全县工业经济总量,把工业作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秭归有着自己的破题方式。
秭归不仅通过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更是通过主动服务,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该县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技改项目,推动技改扩面,全县12个乡镇工业技改项目实现“破零”,持续完善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入库清单。
围绕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发国债等政策,精准谋划总投资10.6亿元的11个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储备项目。争取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400万元,兑现县级财政技改补贴资金189万元。
探索实施多元化科技投入,兑现高企、创新平台、科技服务机构奖励资金共266.5万元,落实高企税收减免1491.12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9075.85万元,发放科技金融贷款2.1亿元、创业担保贷款500万元。
积极融入全省科创供应链平台建设,指导企业入驻平台、发布需求、做好对接,实现高企入驻率100%,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率88%,“四上”企业入驻率95%。
秭归还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今年上半年,共为企业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0名、科技副总1名。
一系列惠企利企举措的实施,让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信心不断增强,投资意愿持续高涨,一批新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为秭归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峡日报记者 胡兴军 通讯员 刘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