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脐橙亮丽“橙”色闪耀乡村振兴路

2024-06-27 15:19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张远近

近年来,秭归县聚焦做好“土特产”大文章,用市场的思维、经济的逻辑和营销的办法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奋力打造秭归脐橙“世界级地标品牌、世界级文化载体”,倾力打造“世界理想之橙”。如今,秭归脐橙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90.73亿元,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全县柑橘种植面积40万亩,社会产能100万吨,综合产值近200亿元,柑橘产值亿元村12个,26万人搭乘“橙色列车”实现增收致富。

借“改”转型,擦亮四季“橙”色。立足章文才教授、邓秀新院士等杰出科学家在秭科研成果,推动以才促产、以产聚才、产才融合。按照“引进一批、储备一批、选育一批、示范一批、推广一批”战略,深化与华农、省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先后引育伦晚、红肉、宗橙等特色新品种30多个,储备柑橘品种资源126个,建成三峡库区最大的柑橘良种种质资源库。40余名柑橘技术人员常年活跃乡间,通过田间、网络、基地3个课堂,加快推广柑橘高接换种、老果园改造等新技术,常态化开展“农技随访”技术帮扶,持续优化早中晚熟种植结构,早中晚熟品种比例结构达到2:4:4,形成“春有伦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红、冬有纽荷尔”四季鲜橙上市的独特优势。

借“标”出圈,提升价值“橙”色。强力推进脐橙品质提升“1+N”行动,包括生产环节的有机肥使用、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有机肥推广方案,采摘环节的“一果两剪”科学采摘方案,以及包装升级、销售标准、分级精选等系列举措,引领全国脐橙规范化种植、分级销售。从种植端到生产端、销售端,出台《地理标志产品·秭归脐橙》省级标准、《秭归精品柑橘园建设规范》等17个规范和标准,构成系列标准,在全国柑橘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由于全国柑橘恢复性增长使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年初受寒潮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影响,导致秭归县柑橘销售缓慢且价格偏低。秭归县先后组织专班赴北京、沈阳、武汉、江苏、浙江、深圳等市场开拓销售渠道,邀请省农科院专家赴柑橘主产区开展技术指导,建立“1个乡镇及N个主体对接一个主销区、主攻一个区域市场”的营销体系。截至目前,全县柑橘销售回暖,已销售66.34万吨,占全年应销售总量的82.35%。

借“智”升级,赋能数字“橙”色。围绕脐橙种植,建设智慧水肥一体化系统橙园1万余亩,建成智慧物联网系统25套,改建数字化田间轨道运输系统2000余套40多万米,配备农用无人机300多台,为山区农业飞防和运输提供了解决方案。围绕精选分级,投资7亿元建设秭归脐橙综合物流中心(云仓),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9家)、农产品规上加工企业19家,打造专业采果队15家、洗果分选厂78家、洗果分级生产线100条,改建高精度光电分选线18条。围绕精深加工,争取产业集群项目37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1.08亿元,建成省内首个柑橘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加快建设“三峡柑橘产业大脑”,实现“柑橘种植一张图、包装加工一条线、全球销售一张网”。

借“绿”生金,打造融合“橙”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长江经济带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等产业嫁接融合。投资1.2亿元建设长江柑橘画廊、脐橙文旅小镇、脐橙文化溯源馆,建成郭家坝镇烟灯堡村等12个农旅融合基地。围绕脐橙元素,开发橙类文旅产品(橙公仔、橙伴手礼等)、橙类美食(脐橙宴)、橙类城市文化元素(橙雕、橙公共设施、橙公共用品)等脐橙衍生品70多个。精心打造环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脐橙文化观光廊道、橙文旅融合精品果园、“中国橙谷·离地运动小镇”,新建脐橙直播平台、自行车驿站、水上观光长廊,发布七大“橙”文化篇章,打造“橙意满满·四季鲜橙采摘游”“春满峡江·诗人故里赏花游”等7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年接待游客量超5万人次,连续五年上榜中国旅游百强县市。

借“节”出新,绘就潮流“橙”色。紧盯“四个重大”重大节会活动要求,高水平策划“乐莫乐兮”文化旅游季营销活动,举办以“橙”为主要元素的“橙子之城—橙花节活动月”“文化之城—屈原文化活动月”等活动,高质量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国际国内龙舟赛事,秭归脐橙“携手”屈原文化走进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开讲啦》,“牵手”东航机长,进入盒马鲜生、百果园、大北农等销售渠道,伦晚脐橙“盒马村”、央企联合会“央联直采基地”落户秭归。举办“百分真‘橙’、伦晚领‘鲜’助农直播活动”,35名网络大咖、直播达人掀起脐橙“电商”新热潮,全县电商企业2600余家,电商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销售额超40亿元,秭归连续两次荣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通讯员周岚岚、陶雨、许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