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16:03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人阅读
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于6月7日在宜昌市秭归县开幕。本届端午文化节围绕“中国端午 诗意宜昌”主题,突出“国潮端午”“民俗端午”“竞技端午”特色,传统的古楚祭祀、龙舟竞渡、民俗巡游配合时尚的“国风雅韵潮动端午”非遗市集,将全景式、多维度呈现宜昌别具特色的端午习俗,让各地游客全方位、沉浸式体验端午文化。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作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端午对于宜昌有着特殊的意义。屈原故里宜昌秭归,至今仍沿袭“秭归端午比年大,一个端午三次过”的独特习俗,五月初五是“头端午”,五月十五是“大端午”,五月二十五是“末端午”,对于秭归人而言,端午将持续整个农历五月,这种习俗已流传千百年。每年农历四月底,人们便开始为过节忙碌起来,泡糯米、杀鸡鸭、扫庭院、备锣鼓、打龙舟,准备过节的阵势丝毫不亚于过春节,隆重过端午已成为当地人的“精神自觉”,三个端午,也透出秭归人作为屈原亲人、家人的无限追思。
不只是端午,每个传统节日背后除了定格的时间,还有定格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对这些文化的广泛认同,与这些情感的强烈共振,让传统节日穿透历史,绵延传承,历久不衰。一个个传统节日,不只是连接历史和当下的时光纽带,更是一条条精神纽带,成为我们情感表达的载体。清明,我们祭祀先祖、追思亲人,七夕,爱人含情脉脉、互诉衷肠,中秋,阖家团圆共赏一轮明月……伴着这些节日的节点,翻过一个个春夏秋冬,我们重温文化、交流情感,在心中也深深刻下中华文明的烙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中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也是维系中华民族融合和统一的重要纽带,是炎黄子孙必须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瑰宝。
传统节日和新时代相遇,如何做到与时俱进,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其实,旧与新的交汇,并没有产生矛盾,只是需要寻找到合适的方式和载体让两者融通,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厚重的,但其传承形式却不必沉重。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就给出了“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法论。
许多地方循着这条方法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通过丰富创意产品和创意设计,让文化有了更多生动表达,端午有挂艾草的习俗,宁波、成都等地将几元一把的艾草搭配上菖蒲叶和黄金球等叶材,变成了新式艾草花束和门挂,吸引了不少顾客预定和购买,“很新的艾草门挂”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有的让传统和潮流碰撞,让节日衍生出更多新玩法,南京熙南里解锁端午“潮玩”体验,逛潮玩创意市集、看星光露天电影,“手工赛龙舟”“水枪射五福”,形式多样的新项目乐趣纷呈;有的和美食娱乐结合,借助传统节日搭建出更多消费场景,让节日吸睛的同时也能“吸金”。这些创新创造都给节日增添了别样的光彩,也让传统节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创造出新的吸引力。
传统节日的传承基础在民间,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也为传统节日的传承插上了翅膀,人人皆是推荐官,人人皆是传承人。此次端午节,宜昌启动了“我在宜昌过端午”全民共创短视频征集活动。引导广大市民、游客朋友们以端午为主题,将镜头聚焦端午活动、宜昌城市、旅游景点,记录城市芳华,为“心动宜昌 来电之城”留下更多精彩城市记忆,也为节日传承留下更多文化印记。
时代越发展,越要重视传统节日,相信只要我们不断挖掘和丰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需求间找到更多连接点,努力打造多元融合的时代载体,传统节日必将焕发新的生命力,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当阳市玉阳街道 尚孟琪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