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爱中国丨赓续“水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2024-05-22 17:04 来源:三峡宜昌网 编辑:肖雨琴

每年的5月15日所在的那一周是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通过倡导节约用水来创建绿色家园,营造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今年是甲辰龙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与“水”关系密切,不仅有龙腾四海,还有蛟龙得水……以水为生,因水而兴,“水文化”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流域生灵万物,也哺育了人类文明。自三峡七百里中,“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学者们提出的“长江水文化”就是以水为核心而构建的文化体系,通过增强大家对“水”的认识,意识到水是人类与自然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增强长江水文化的整体性,助力长江大保护。长江大保护让长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宜昌不仅江更清、水更绿,时不时还能看见数十头长江江豚逐浪嬉戏,更多的“神奇动物”在长江流域“玩耍”,“检验”着长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生命之水”越来越清澈、水域岸线“绿如画”,才让青绿绕城郭,一片绿水青山跃入城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是中华传统文化词语,《老子》告诉我们,最完美的善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滋润万物却不与之相争。正如我们的母亲河,从青藏高原的腹地三江源流出,浩浩汤汤奔流而下,长江、黄河让东方文明流淌千年,在长江流域,有三星堆文明、巴蜀文化、荆楚文化、良渚文化……在黄河流域,不仅塑造了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还不乏拥有西安、洛阳、开封等千年古都……但长江、黄河在流域沿线滋养祖国大地后,仍然继续前行,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华民族将成长与奋斗融入其中,在山水之间,形成生命活力,铸就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华文明是古老而又灿烂的文明,华夏子孙不忘本、不忘源、知感恩。正如长江大保护一般,长江养育了沿线人民,长江沿线人民因长江而生活富足,因长江而受益。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保护长江,不仅践行“长江十年禁渔”、修复长江干流岸线、支流和小流域,也建造了许多与长江大保护相关的主题公园,例如长江大保护基地、中华鲟广场……让学生、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为长江大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现在的长江大保护就是华夏子女对于长江母亲的感恩与回馈,使得长江母亲拥有了更清透的水质、更和谐的生态环境,让长江永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远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廖玮雯

特别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三峡宜昌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