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3 07:02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宜都青林明珠温泉 景区供图
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 付蓓蓓 摄
三峡大瀑布 李守海 摄
朝天吼漂流 景区供图
抵达三峡大瀑布体验穿瀑,清凉刺激;乘一艘清江画廊游船,如游画中;在清江湾旅游度假区泡养生温泉,闲适浪漫……这个“五一”假期,山水之城宜昌的旅游流量多与“水”相关。
近期气温升高,宜昌踏入初夏,大家早已按捺不住的那份“亲水”之心,在“五一”来了一次小小的释放。5月1日至5日,“两坝一峡”游船(含长江夜游)合计接待游客7.66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9%,较2019年同期增长162%;三峡大瀑布接待游客10.7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4%。
宜昌的“亲水旅游”缘何而起?撇开“高温”,又如何保持高热度?近日,记者走进宜昌“亲水旅游”热门景点,探寻文旅“水密码”。
宜昌与“水”的不解之缘
宜昌因水而兴,万里长江穿城而过,长江、清江、黄柏河、香溪河、沮漳河五大水系相会,河网密布。全市集水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83条,总长5070千米,长江一级支流32条。
宜昌,一座来电的城市。上世纪70年代以来,葛洲坝工程和三峡工程先后选址宜昌,更加深了这座城市与“水”的缘分。宜昌以0.2%的国土面积,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三峡大坝、葛洲坝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电站串起清洁能源走廊,这离不开水的源源动力。
宜昌正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一直聚焦“水文章”,不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岸线规划管理,实施长江绿色廊道工程,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守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长江水清了,鱼群越来越多,老百姓别提多高兴了!”宜都市枝城镇白水港村退捕渔民刘成奎笑着告诉记者。
古往今来,诸多文人墨客来宜游玩,李白感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杜甫惊叹:“秭归胜迹溯源长,峡到西陵气混茫。”陆游舟过三峡,写下《初发夷陵》的壮丽诗篇,白居易前三游、苏东坡后三游,欧阳修留下“西陵山水天下佳”的千古名句……
如今,三峡的壮丽美景,不仅是诗词之上的阳春白雪,而且是宜昌必“打卡”的旅游胜地。“我们带小朋友从郑州过来的,特意来看三峡大坝,太壮观了!尤其是体验升船机的时候,觉得特别神奇!”趁着“五一”假期的空档,来自河南的游客刘佳带着家人来宜昌游览“两坝一峡”,“明后天我们还要去三峡人家和三峡大瀑布游玩。”刘佳告诉记者。
除了丰富的“游山玩水”项目,温泉也是宜昌“亲水旅游”的一大特色,有远安武陵汤池、宜都青林明珠温泉、兴山双泉寨温泉、长阳盐池温泉山4家天然温泉景区。
5月4日,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青林谜镇内,艳阳高照,游人如织,“假期过来泡泡温泉,放松一下!”和朋友从武汉相约而来的游客刘浩然说。
“宜都明珠温泉水取自地下1200米的高温矿泉,出水温度53℃,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大有裨益。”景区负责人柯有海告诉记者,景区沿湖分布有46个不同特色的泡池,让游客在享受氡泉沐浴的同时,还能欣赏湖光山色。
宜昌还是全省拥有滑雪场数量最多的城市。2016年冬,宜昌首个高山滑雪场——百里荒滑雪场投入运营,此后,五峰国际滑雪场、三峡云栖谷国际滑雪场、兴山昭君国际滑雪场、屈原故里国际滑雪场相继亮相。
冰雪运动的浪潮,给宜昌带来了“热辣滚烫”的狂欢。“自2018年12月开业以来,30万游客奔‘雪’而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0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数百人就业。”五峰国际滑雪场总经理舒成铖介绍。
“亲水旅游”的“新板眼儿”
清凉刺激的朝天吼漂流、移步换景的清江画廊、壮美秀丽的西陵峡口……宜昌好像没有什么景区是跟“水”搭不上关系的,就连曾经缺水,如今不见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的百里荒高山草原旅游区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
游客越来越注重体验感,在炎热的夏季,与清凉瀑布亲密接触更能吸引游客。5月4日,三峡大瀑布景区人声鼎沸,惊叫连连,“太凉快了!太刺激了!”身着汉服,头顶发髻的游客熊皓穿瀑而来,一边回头仰望瀑布,一边不住地感叹。
“这是全国第一个可以零距离拥抱的瀑布。”三峡大瀑布景区常务副总经理毛越康介绍,在景区开发初期,游客只能站在10多米开外的石头上远观瀑布。2006年,景区升级改造,规划专家发现瀑布后方距水面1米多高的悬崖上,有一条天然隧道横贯悬崖,通过人工拓宽,将这条隧道打造成了供游客穿越瀑布的廊道。
“我真的看到江豚啦!”游客王子渊站在王家河江豚观测平台的望远镜前,兴奋地说。“我们沿着滨江公园一路步行过来,沿途都是好风景,吹着江风,看着落日,好不惬意!”上至葛洲坝,下至猇亭古战场风景区,这条延绵25公里、占地180万平方米的滨江绿色廊道晋升为宜昌新地标。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腾退化工企业,取缔清理码头,复绿岸坡生态,提升景观节点,一系列“组合拳”,使长江岸线有了脱胎换骨式的改观。
滨江绿道串起葛洲坝公园、镇江阁、屈原广场、世界和平公园、天然塔、灯塔广场、三国古战场等山、水、城、景,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自然美景化身城市新名片,逐渐成为游人来宜“打卡”的必选项。
5月9日晚,满载900余位游客的“长江三峡10”游轮从九码头顺江而下。“江岸高楼林立,灯火辉煌,搭配背景声,仿佛走进了画中!还有江岸对面的整座山都是亮的,太震撼了!”第一次来宜昌体验长江夜游的游客曹锦颐说,“游船坐过好多回,但‘行浸式夜游’体验还是第一次。”“长江夜游”在动态中渲染出美好的水墨意境,把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韵味勾勒得绘声绘色。
“船在江中走,人在画中游”,“长江夜游”的提档升级,不仅好看,还不乏“高科技”。宜昌城发夜景灯光项目负责人赵云介绍,在点亮天然塔时,为了防止产生光污染影响附近居民,采用了切割灯技术,将光线按照天然塔的形状进行“裁剪”,阻止杂光溢出。同时,将射灯安装在核心保护区之外,避免对文物造成破坏。
“玩水才是夏天该有的打开方式!”新兴的户外活动也在宜昌悄然兴起。下牢溪的桨板,用一块板、一支桨,在溪水之上荡漾;南津关大峡谷的溯溪,由峡谷溪流的下游向上游,穷水之源而登山之巅;三峡奇潭内的三峡溪降,由瀑布主体缘绳下跃、顺水滑降,唤醒儿时蹚水的快乐记忆。
创新提质完善产业链
5月8日8时许,满载着来自全国各地近千名游客的“长江三峡1”游轮从城区九码头离港,带领游客一览风光旖旎、壮美绝伦的“两坝一峡”自然风光。
“长江三峡1”是由三峡集团和宜昌城发集团所属三峡旅游集团合作研发建造的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去年10月,宜昌城发集团投资10亿元,与枝江市政府合作建设枝江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制造基地,与宜昌鑫汇船舶在新能源船舶建造、动力电池包生产、物流供应链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目前,宜昌城发集团已拥有船舶研发设计、电池生产、整装制造、游船运营、岸电及原材料供应业务,构建了全链条的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生态。“通过鑫汇船舶,宜昌城发集团将补齐船舶制造短板,真正形成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宜昌城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殷俊表示。
“隧道内也可以漂流吗?”5月9日,在兴山县高岚镇朝天吼漂流排队的游客马舒婷听说该景区将新增孔子河隧道漂流项目,感到十分新奇。
早在2019年,朝天吼漂流就大胆创新,新增夜漂项目。“当时是为了丰富漂流形式,满足游客不同体验感,同时发展夜经济,提高游客过夜率。”景区负责人沈学勇告诉记者。自夜漂项目运营后,接待量每年稳步递增,去年漂流项目综合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约2万人次。
今年,该景区又将于7月推出与朝天吼漂流形成两条不同起点、不同风格、交汇于同一终点的漂流河道——孔子河隧道漂流项目,并结合声、光、电和科技手段营造洞内空间景观。
“以光影为媒,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宇宙空间、穿越地心等数个不同场景。同时以昭君文化为切入点向游客讲述昭君故事,为游客打造全新的漂流体验。”兴发集团高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项目(一期)副经理袁书宏介绍,景区将进一步创造消费新场景、提升游客新感受。
5月正值春夏之交,气温逐渐升高,“亲水旅游”的旺季即将来临。宜昌市政府文化旅游专家顾问、三峡大学三峡智库专家阚如良教授认为:“应乘势而上,主动作为,继续激发文旅消费潜能,持续增强文旅产业拉动‘水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阚如良建议,以宜昌良好的水资源禀赋为基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保理念,不断推动长江大保护成果有效转化。创新驱动、做大做强“亲水旅游”产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延伸文旅产业链,塑造有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世界级”文旅品牌。(记者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