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7 19:43 来源:网信湖北 编辑:韩露 人阅读
5月7日上午10时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迎来“湖北时刻”
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宣布:
经过不懈努力
湖北实现了
习近平总书记“三个一定能”的殷切期望
湖北发展站上了更高起点
5月7日上午,国新办发布会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刘申 摄)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3月
总书记到湖北指导抗疫,殷切寄语湖北
“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
“一定能够浴火重生”
“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
4年来,荆山楚水铭记深情嘱托
以实干作答,以实绩交卷
在这份“三个一定能”的精彩答卷中
蕴藏着
H(High quality——高质量)
U(University——大学)
B(Basic——基础要素)
E(Environment——生态环境)
I(Innovation——创新)
的基因密码
以及湖北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High quality——
高质量发展曲线昂扬向上
韧性,一个物理学概念
物体的韧性越好,抗冲击的能力就越强
近年来,遭受疫情重创的湖北
一路顶压前行、回升向好
在发展中展现强劲韧性
鸟瞰武汉两江四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2020年
面对一季度GDP
断崖式下跌39.2%的严峻形势
湖北千方百计挺过来
当年恢复到上年的95.6%
2021年
全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
把应有的正增长追回来
湖北经济增长12.9%
总量迈上5万亿大台阶
2022年
有力应对疫情延宕和超预期因素冲击
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7,重回主赛道
2023年
经济增速一季比一季快
全年增长6%,增幅居全国前列
今年一季度
GDP增长6.1%
经济运行起步有力、开局良好
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
彰显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2024年5月1日,五一小长假首日,武汉吉庆街夜市人来人往,消费者络绎不绝。(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University——
高校院所硬核科教资源是“压箱家底”
全球首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
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
全球首款临床全数字PET-CT
……
放眼荆楚大地
一个个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科技创新的力量喷涌迸发
工程师展示鄂产伏羲2360车规MCU芯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创新的“硬核”力量从何而来?
81位院士、132所高校、200万在校大学生
3600家科研机构、35万研发人员
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
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477家创新研发机构……
科教资源是湖北最宝贵的“压箱家底”
俯瞰光谷未来科技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湖北是当之无愧的
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
近五年来
湖北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
稳居全国前5
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
从37%上升到65%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均实现两年翻番
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居全国第3
2024年1月,在武汉光谷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智能化工厂里,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正在下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Basic——
打基础谋长远
“九州通衢”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部,新时代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关键标识之一
湖北,挺起中部“脊梁”的关键点、着力点
近年来,湖北重塑枢纽优势
坚持打基础补短板谋长远
加速从九省通衢迈向九州通衢
2024年1月,武汉动车段存车线上,一列列完成检修的动车组集结完毕,犹如“陆地航母”一般,蓄势待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高速铁路织密成网
超米字型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
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
黄金水道通江达海
万吨巨轮可通过长江直达武汉
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长江中上游第1
空中丝路畅达全球
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
花湖国际机场建成运行
已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4条
今年货运量可突破120万吨、
进至全国第4
2023年8月,一架阿联酋阿提哈德航空的波音777-200全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起飞。(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湖北将区位优势
加速转化为发展胜势
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构建三个丝绸之路战略枢纽
架起联通世界开放桥
构建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
加速融入国内国际产业链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持续扩大经贸合作共赢圈
湖北,加速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武汉阳逻港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武汉港口岸出入境船舶同比增长150%。(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Environment——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湖北,因水而兴、因江而盛
2018年4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
第一站就来到湖北
强调“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规矩”
2024年4月8日,长江第一艘氢燃料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宜昌市长江葛洲坝水域巡航。(视界网 王耿 摄)
湖北全力守好一江清水、一库净水
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修复生态——
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全部“清零”
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以“敢为人先”的气魄绿色转型——
大力推进
“电化长江”“气化长江”“氢化长江”
湖北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5%
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
支撑第7位的经济总量
中碳登成为全国碳市场“底层数据库”
“微笑天使”江豚等珍稀生物回来了
江豚种群数量达到1249头
水鸟种群数量5年增长4.9倍
长江水清鱼跃、飞鸟翔集、江豚逐浪
2023年5月,江豚在宜昌市葛洲坝下游水域逐浪嬉戏。(视界网 郑家裕 摄)
湖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邵新宇说
丹江口水库水质
连续10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被誉为“首都水井”
北京城区生活用水七成以上来自这里
沿线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亿人
航拍从秀丽山水间穿过的十淅高速丹江口水库特大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田悦 摄)
Innovation——
创新引领产业蝶变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考察光谷
肯定湖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这束光,在创新中持续闪亮
照亮湖北这个制造业大省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员工在仔细检查、测试即将出厂的多模光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转型更快——
传统产业焕新蝶变
产业链向“双高延伸”
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每年推出10款以上新能源车型
东风猛士、吉利路特斯、
岚图、小鹏、奥特能都是“湖北造”
动能更足——
新兴产业加速成长
算力与大数据、北斗……
9个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破万亿
数字经济扛起GDP“半壁江山”
2023年6月5日,武汉超算中心机房,技术人员在巡控服务器机房。(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赛道更新——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抢占新领域新赛道
产业迈向更高层级
人型机器人、6G、氢能与新型储能
从未来照进现实
质效更优——
3个产业接近万亿
18个产业超过千亿
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16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技术人员在晶芯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检测测试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摄)
截至目前,湖北已建成
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研发生产基地
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制造基地
全国重要的商业航天基地
全国重要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
存储芯片、商业航天、网络安全等
产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记者 廖志慧 肖丽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