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10:24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韩露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传统活动为扫墓,宜昌人称“插青”或“赶堆子”。
清明节“赶堆子”说法形象,过去在宜昌人去世后多为土葬,坟墓看起来像一个个土堆。每年的3月左右,一直到清明节之前,家家户户都会选择晴好的天气,带着酒食、香烛等去祭祖“插青”。“只要太阳出来了,天气暖了,‘插青’就开始了,老一辈人往往会提前十天半个月。”宜昌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学术顾问杜心宁介绍,当天,亲友齐聚,将坟前清理干净,给先人烧去纸钱等,以寄托思念之情。
《西陵民俗志》中记载,祭奠完毕,众人就在坟茔旁席地而坐,分享带来的干粮、酒食。事先准备好的干粮、酒食如果吃不完,是不能带回家去的。因此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素不相识,都可以一起分享。
每到清明时节,人们还会外出郊游,俗称“踏青”。大家趁天气晴好去户外游玩,锻炼身体。“踏青”之余,不少人还会顺便在野外采一些野菜,带回家尝鲜。
除了“插青”“踏青”,《宜昌府志》记载,宜昌人“好为风鸢之戏”。有俗谚云:“杨柳青,放风筝”,说的正是清明时节,宜昌有放风筝的习俗。风和日丽,长江沿岸,特别是西坝、镇江阁一带,动辄成百上千的风筝翱翔天际。(记者 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