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10:57 来源:我的宜昌 编辑:韩露
文化认同,国之魂也。近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深耕文化沃土,培育和增强文化认同,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耕文化“沃土”,促进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五峰坚持深耕传统文化,打造非遗传承基地、研学基地、生态公园等,创造精品文化节目,让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文化需求和发展,为外地学生来五峰开展研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以茶为媒,向外界讲好万里茶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类故事,传统文化逐渐破圈,吸引各地游子前来研学。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渔洋”。3月23日,来自香港天主教培圣中学和伊利沙伯中学旧生会汤国华中学的40名师生,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4天的教育交流活动。
香港的学子们来到三峡非遗传承教育研学基地,参观宜红茶工业遗产、观赏精细竹编技艺、了解土家打溜子、亲手制作楚香。亲身感受到了土家文化的厚重,充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师生们徒步柴埠溪坛子口响锣坡、参观武陵山(湖北)野生动植物标本馆,见识了武陵山动植物基因库,身临其境感受到五峰良好生态环境;到百年关“林药蜂”生态研学基地,第一次认识了神奇虫瘿五倍子,学生亲手制作了单宁药皂带回家;漫步全国最美30座茶园之一青岗岭生态茶园,在淡雅茶香中,学生们炒制了一杯2024年开园茶。在香港学子与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生交流会上,两地学生交流分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多名参与活动的同学相约下次再赴茶乡之约。
香港与五峰的教育交流活动,互学互鉴,携手并肩。拓展了香港和五峰文化交流渠道,增进了两地学子的相互了解,也让香港学子们深度了解万里茶道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更增强了同学们的爱国精神。
深耕文化“沃土”,推动传统文化融入日常
五峰沁墨香,笔尖溢神韵。3月28日至3月29日,由五峰中小学教研培训中心主办,幸福小学承办的小学书法教师基本功比赛暨课堂教学培训在幸福小学举行,各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参加了活动。
活动中,来自七所学校的书法骨干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了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素养。湾潭中小学曾静执教《横与竖的分布》,将“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理念贯穿始终,以学定教,指导细致。升子坪小学向奕盈执教《同字框》,运用朱批指导学生写字,以流畅规范的现场演示,带领学生清晰全面地揣摩运笔节奏,在多元评价中感受书法魅力,“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传统文化之魂贯穿课堂。比赛还包括参赛教师软笔书法和粉笔字基本功展示。
赛后组织交流研讨,参赛教师进行反思性说课,参训教师进行评课交流。书法研训员刘文桂总结发言。她提炼亮点,提出观课思考,希望老师们用心、精心、尽心地在五峰上好书法课,静心、恒心练好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任务中,能够为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书法文化而共同努力。
深耕文化“沃土”,丰富德育教育资源
民间故事是口耳相传的经典,也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著名民间故事家刘德培深深影响着生活在五峰这块土地上的各族儿女。他胸中藏有512则民间故事、1000余首歌谣、2000余条俗谚、800余则谜语、5部皮影戏文,是宜昌最瑰丽的民间文化之宝。1972年12月,他被民间文化掘宝人王作栋先生发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表彰他为“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
2000年12月13日,刘德培病逝于珍珠山,享年88岁。为传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峰县委县政府在原刘德培资料陈列室的基础上,建立了刘德培资料陈列馆,为其立碑塑雕,修葺刘德培故居,再版了刘德培故事集《新笑府》。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近几年来,五峰每年组织开展刘德培故事大讲堂,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递德育教育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正能量。
3月21日,湖北师范大学渔洋关附属中学举行刘德培民间故事大讲堂展演活动,县高级中学、县职教中心、幸福小学、渔关镇小师生代表到现场观摩。活动现场精彩纷呈,动人的故事,精彩的演绎,让观众时而领悟故事道理,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掌声雷动。一个个故事家以其语言的魅力,让一个个故事更添生动,深入人心。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选手们各有风采,最终710班覃鑫涛讲述的《皮匠驸马》获得一等奖。
中华文化需要传承,守正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新时代,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积极传承中华文化,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深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沃土,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通讯员 唐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