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市政协委员聚焦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4-01-05 08:42 来源:三峡日报

1月4日,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隆重开幕。带着参政议政的热情,市政协委员们开启激情澎湃的两会时光。

刚刚召开的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聚焦“焕新”、升级传统产业,聚焦“培新”、做强新兴产业,聚焦“育新”、布局未来产业,加快构建“3+2”主导产业布局和“12520”现代产业体系。

面对机遇与挑战,宜昌将如何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谈体会、说心得、提建议。

焕新——升级传统产业

作为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宜昌依托资源优势,在数十年发展中构建了完备的磷化工产业链。随着长江大保护深入推进,如何加快推动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磷化工产业是宜昌优势产业,也是转型升级绿色化工的关键领域。建议加强磷矿资源配给,促进磷化工企业整合力度,培育磷化工龙头企业。巩固磷复肥基础优势赛道,丰富磷复肥产品种类,开发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更高的功能肥料,打造宜昌功能肥料基地。”王凤琴委员说。

转型升级中,宜昌摒弃沿江“炸油条”的模式,以集中促集约。如今,宜昌产业园区聚集成势,让宜昌在做大做强精细化工中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宜都化工园是宜昌市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打造的两大核心园区之一。它于2018年启动建设,先后引进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业项目52个,总投资超过430亿元。“绿色化工是宜都的支柱产业,化工园是当地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黎孔富委员建议,由政府引导,整合园区产业链发展,持续优化化工园区产业布局,进一步补链、强链,促进园区产业链高效运行和园区整体高质量发展。

“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邓星委员认为,围绕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宜昌还存在不少短板,新能源、新技术亟需应用推广,低碳转型的新动力还需加快培育。他建议,升级产业链,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生态。鼓励龙头企业率先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整个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支持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转型,协同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培新——做强新兴产业

数字经济是新兴产业的基础。宜昌在数字经济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为加快我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市场主体培育,形成协同发展产业链,李立军、姜媛、夏楠委员共同建议:加快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打造完整的数字经济全产业链生态,提升宜昌在数字经济产业链上的竞争力。积极推进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快速发展虚拟产业集群和园区,构建跨企业的数字化协作网络。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把生命健康打造成宜昌市的千亿级产业,实现产业规模倍增。“生命健康产业是一条覆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健康产品、健康养生、健康运动、综合养老、健康管理及健康辅助性等产业的综合产业体系。”吴金蓉委员建议,加大对生命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依托宜昌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规划建设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打造完整而有韧性的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宜昌特色生命健康现代产业体系。

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船舶产业体系,实现绿色智能船舶产业突破性发展,被视为助力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重要举措之一。宜昌把握机遇、谋定快动,全力构建绿色智能船舶千亿级产业链。

“建议科学制定实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王华委员认为,加快推进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要科学制定绿色智能船舶新建改造补贴、用电优惠、优先过闸等政策,降低船舶绿色智能化新建、改造和运营成本;尽快建设充换电设施,保障船舶充换电供应。同时,要在经费、人才、科研项目等方面对宜昌三峡绿色智能船舶产业技术研究院予以支持,推动研究院实质化运行。

育新——布局未来产业

近年来,宜昌抢抓“双碳”战略机遇,抢占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也是各地竞相发展的风口产业。”黄毅委员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市迅速做强新能源及高端装备产业的最优最快途径。他建议,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风口,以最大的诚意深化与广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在产业扶持、土地、税收等方面综合施策,充分利用广汽传祺宜昌工厂闲置产能,带动广汽传祺宜昌基地逐步释放产能、提升产量、抢滩新能源市场。同时,大力推进广汽传祺宜昌公司与本地上下游企业深化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制造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两大赛道的加持下,新能源电池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时代。宜昌充分利用磷矿资源和磷化工产业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先后引进了宁德时代、欣旺达、楚能新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条。然而,在这个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宜昌如何把握机遇?

徐姗、李立军、姜媛委员共同建议:“充分发挥各类研发平台作用,以科技创新为新能源电池全产业链建设注入新动能。积极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合作模式,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能源电池产品在宜昌本土的应用场景拓展,持续在新能源船舶、抽水蓄能储能设备等领域开展应用推广和项目招商,拓展相关领域的应用在宜昌落地。统筹推进旅游车辆、物流领域、环卫车辆全面电动化,招引相应企业,抢占新赛道。

抢抓机遇,抢占赛道,宜昌正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何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