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15:04 来源:三峡日报
近年来,宜都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从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关于法治建设领域的所思所忧所盼着手,优化法治供给、全面减证便民、包容审慎执法、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供给,增“加”法治动能。规范全市重大行政决策制定与管理,牵头制定出台《宜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征求公众意见制度》等十项制度,今年先后对《宜都市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等6项重大行政决策开展合法性审查,合同审查全市重大协议124份,出具法律意见8份,确保重大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在全市开展“清文件,优化制度供给”专项行动,从2009年至2022年印发的1649份文件中梳理出一般规范性文件45件,其中继续施行17件、予以废止或宣布失效7件、予以修改后施行21件,全面清除制度障碍,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数据赋能,消“减”证明负担。宜都市加速推进“无证明城市”建设步伐,牵头组织市级各单位按照“五个一律”要求全面清查证明事项,重点清理审查企业、群众反馈及基层社区(村)出具的无谓证明、重复证明等,确定全市需保留的证明事项由2021年932项缩减至49项,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通过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在全市大力开展“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宣传,将证明义务、证明内容以及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抓实“一网通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压缩80%以上。截至目前,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利用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26000余件。
包容审慎,搭“乘”改革快车。由宜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办公室牵头,通过组织行政执法案件评查,法治建设重点工作半年督察,到行政执法单位实地检查、网上抽查、定期提醒、纳入年度法治建设考核等方法,下发落实“三项制度”工作提示函32份,通过办理复议案件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件,推动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全市各行政执法单位落实到位。
同时,进一步扩大包容审慎执法适用范围,将纳入行政强制事项扩大至全市行政执法部门,推行“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免于行政强制”四张清单,激励市场主体及时自我纠错,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纾难解困,破“除”发展阻力。宜都市司法局率先探索实施,与宜都市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宜都市涉公司、企业等市场主体社区矫正对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监管实施意见》,通过机制化建设+人性化管理,明确了该类别社区矫正对象赴宜都市外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14条监管意见,并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动态核查,使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宜都市司法局根据企业需求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等“订单式”普法212场次,并组建企业法律服务团队3个,全市24名律师联系商会16家,走访企业270家,审查合同132份,为企业项目决策论证提供法律意见26次,化解涉外合同等纠纷41起,避免和挽回企业损失1200万元。(宜都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