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7 09:06 来源: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 人阅读
长阳榔坪镇高速公路、国道、铁路沿线天然林屏障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区东北门户,这里山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灿烂,植物起源可以追溯到3.7亿年前;这里诞生了“长阳人”,保留有珙桐、红豆杉等孑遗植物,是欧美珙桐、中国小鲵原产地。但是近代以来,由于战乱、过度开发等原因,导致森林资源急速下降。改革开放后稳定林权促进了天然林量的恢复,2000年之后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森林质量。
清江百岛湖天然林风景区
随着生态逐步向好,长阳依托林业资源逐步走出绿色发展路径,从简单的大木头经济到发挥森林多重效益,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森林质量明显提升。目前,全县林地总面积26.1万公顷(39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6.7%,公益林保护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6%。全县天然林23.08万公顷(346.2万亩),森林蓄积量1418.0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25%。森林蓄积量较20年前的505.3万立方米增加了912.75万立方米,年增长43万立方米。20年来,建立崩尖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江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75324.4公顷。
天然针阔混交林
绿色理念得到落实。2000年10月10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成立县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次年9月10日,“湖北省天然林保护试点县全面启动的动员大会”在该县召开,长阳正式启动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全面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撤销了9个木材经营所,关闭了良宏木业公司(刨花板厂)、民族家具厂、江南木材公司,完成富余职工分流安置;成立了森林公安局和 14 个森林管护站(所),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完成公益林建设55.3万亩,其中封山育林47.7万亩,飞播补植造林 4.6万亩,人工造林3万亩;完成中幼龄林抚育2.4万亩;完成156.88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和104.5万亩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区划界定、补偿兑现工作,国家和省累计投入资金43492.58万元。
高山日本落叶松纯林
两山“理论”深入民心。长阳推进“生态立县”战略,实现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借助天保工程,大力发展木瓜、栀果等生态兼用林,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还提供了丰富的绿色产品,带动农户增收,成功助推长阳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逐步深入贯彻,全县5A、4A级景区及全域旅游、林下中药材等成为重要增长极,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皱皮木瓜
创新举措确保工程顺利实施。长阳严格执行天然林禁伐令,规范农民自用材和烧柴采伐证的管理,杜绝自用材和烧柴串换成商品材进入木材流通领域,对加工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确需保留的木材加工企业,重新核发木材加工许可证,定点生产,定点加工。基层林业干部创造的“微采证”服务首创微信一站式办理林木采伐证,得到群众喜爱。
富美国有林场--观坪林场
关闭了44家木材经营加工企业,一次性安置分流企业富余人员191人,对补助对象落实到人头,并建立档案。同时,不断规范和强化森林资源管护,全县落实管护总面积263.54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5.27万亩,涉及3个乡镇、3个国有林场、2个林科所和隔河岩库区;生态公益林管护面积153.77万亩,涉及11个乡镇,87个村;天然林停伐管护面积104.5万亩,涉及7个乡镇,48个村。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护林员四级管护网络,设置森林资源管护站(所)14个,划分为31个管护片,252个责任区,9466个小班。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年聘请生态护林员1500名,形成“山有人管,林有人看,责有人担”的管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