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联手破解电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 常态巡查劝导制止 安全充电有序停放

2021-11-23 08:39 来源:三峡日报 人阅读

11月16日,在高新区一小区,消防指战员检查中发现有电动车停在单元楼公共门厅内,墙上就是“禁止停放”标志。 时刚 摄

11月17日,城昌怡园小区,在北山坡社区工作者帮助下,充电车棚内的电动车摆放整齐,有序充电。 时刚 摄

消防、住建、公安等部门加强监督检查,物业、社区上门劝导违规行为,增设安全的充电区域……11月16日至17日,记者走访发现,为破解电动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顽疾,城区各社区、物业及主管部门多方协作,多措并举筑牢居民小区安全“防火墙”。

针对违规行为 开展专项整治

16日下午,记者随高新区消防救援大队一行前往多个居民小区开展电动车专项整治。

在高新区一还建小区内,记者看到,众多电动车都有序停放在充电停车棚或楼外路边,但仍有少数人无视公共门厅墙上张贴的“禁止停放”标志,将电动车停在门厅内。

“这个公共门厅不能停放电动车,请告知业主,如拒不改正将依法予以处罚。”大队监督员张烨当即要求物业整改到位。

而在该小区11栋1单元,消防指战员发现有居民从2楼牵线下来充电,立即上门制止劝导。在消防指战员告知飞线充电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后,该业主表示今后会改正。但她也说,小区的电动车充电棚数量不够,飞线充电是迫于无奈,希望能得到解决。

“现有的60多个充电桩,应该够用,但许多车主充完电后占着不走。”该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提交报告给社区,希望增设不带充电的停车棚,供充完电的车辆停放,加大充电桩的利用率。

其后,记者也走访了万寿桥、北山坡附近多个小区,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行为不同程度存在,相对来说,飞线充电要比违规停放更为普遍。

在位于东山大道的一个小区内,记者看到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无电动车,但3栋楼全都有人飞线充电,有的从1楼拉线出来,有的从5楼阳台牵线下来,更有甚者从最高的8楼牵线到1楼充电。

“真的非常不安全,我们说了好多次,但毕竟是邻居,也不想闹得太僵。”对此,小区居民们充满了担忧。

消除认识误区 规范停车充电

违规停放、飞线充电等违规行为何屡禁不止?消防部门、小区物业等也剖析了原因。

“很多居民对电动车的停放及充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张烨分析,部分市民认为电动车只要不接通电源充电就是安全的,因此希望推到家中或过道停放,以便防盗、防雨等。其实,电瓶车无论存放在何处,都有自燃的风险。

同时,许多市民认为自己购买的是合格的接线板,牵线下去充电比较安全。实际上,飞线充电极其危险,遇到下雨下雪天,户外的插座非常容易短路甚至起火。而市民从家中拉出的电线,有的粗细不均、有的老旧破损、有的负荷不达标、有的磨损漏电,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

张烨说,市民还是要真正认识到违规行为的危害性,不能把它当成个人或物业的事。居民应该形成自觉履责的良好意识,定期检查车辆、规范停放、规范充电,才能有效避免电动车安全事故。

“除了认识上的误区外,还存在小区无充电桩,或有充电桩但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居民需求;部分车主充电后不及时挪出;少数人认为充电桩太贵,更愿意自行牵线充电等多种原因。”有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增设充电桩涉及方方面面,需要住建、消防、电力、社区等部门大力支持,多方协作合力解决。

另外,还有小区物业负责人建议,对屡劝不改的业主,希望相关部门能依法加大处罚力度,更好地破解“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难题。

社区做出探索 “治本”解顽疾

“居民朋友,为了您和家人的安全,请勿私搭电线为电动车充电……”11月16日上午,在伍家岗区工人新村小区附近,伍家岗区大公桥街道北山坡社区义务巡逻队正在进行巡逻,队员手中拿着小喇叭反复播放自行录制的温馨提示。

在一处居民楼前,当发现有居民从4楼牵线下来给电动车充电,社区工作者李虹桥当即电话联系居民制止其飞线充电,并劝导其将电动车推到社区后面集中充电。

李虹桥介绍,社区共有12个小区,其中6个是杂居小区,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专门组成义务巡逻队,一旦发现有飞线充电的违规行为,会及时劝导制止。

劝导市民只是“治标”,关键还要“治本”。为此,北山坡社区也在积极建设充电场地。

17日上午,在城昌怡园小区的充电车棚内,北山坡社区工作者张玉芹发现有电动车充满电后,赶忙将其搬到旁边的空地上,以方便其他有需要的人充电。

张玉芹说,该小区的充电桩可满足40辆车充电,但小区约有50辆左右的电动车。为了让所有车主都能满足需求,他们一天三次进行巡查,一方面让电动车整齐摆放,另一方面发现有车充满电后,会联系车主摆放到空地上。

在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社区在积极谋划军供小区、航道小区、青青家园小区等多个小区的充电场地建设。张家坡社区副主任周超表示,为了更好地满足居民充电的需求,正联系有关部门及单位,在小区修建充电车棚。下一步,也将实施常态化巡查与不定期联合整治相结合等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改善小区环境,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 时刚 通讯员 李博文 陈莉蓉 张可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