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让“中部支点”撑起来 把“争先动力”逼出来

2021-02-23 09:12 来源:长江云  编辑:闵娜  审核:刘小凡

冬天过去,便是春天。极不平凡、极不容易、极其难忘的2020年,湖北扛住了;未来一年、未来五年、未来十五年,蓝图已经绘就。抖抖身上的尘土,怀揣满心的期待,湖北,向着春天——进发!2月13日起,湖北广播电视台推出新春特别策划《长江访谈·向着春天进发》,对话湖北市州负责人,共话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有着怎样的梦想与追求,执着与热爱。

荆门,是江汉平原中部,从5000年前的农耕文明摇篮,到划时代的通用航空新城,从因化工而生的工业城市,到蓬勃兴起的新能源汽车之都,锂电之都和柔性电子之都。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根据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荆门将自身定位为三个点:即两翼驱动的重要节点、宜荆荆恩城市群的重要基点、全域协同的重要支点。以“市级领跑、县域突破、乡村振兴”为布局,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将荆门打造为湖北中部中心城市和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新春特别策划《长江访谈·向着春天——进发》,这一站,我们来到“中部之中”的荆门。

抓龙头 补链条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前不久,荆门市委书记王祺扬,发了一个朋友圈,上面写着:建设新项目,开启新征程。这是当地企业亿纬动力一个新产品的扩建项目,是荆门打造华中锂电之都的一个标杆项目。

在荆门,以亿纬动力为代表,产值过1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就有近20家,涉及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但在市委书记王祺扬看来,荆门想要在“宜荆荆恩”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带上,发挥支点作用,产业短板还是很突出。一个是结构问题,荆门的传统产业占比较高,现在已经接近60%,另外荆门的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也很不合理,现在是“二三一”的结构,而全省在2017年开始就是“三二一”的结构。

另一个问题就是层级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三低”:产业中低级、产品中低端、企业中低效。像高新技术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的占比都比全省要低。

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荆门通过“千企千亿技改工程”,对传统产业进行提档升级,打造农产品加工、化工、汽车及零部件三个千亿级制造业,另一方面,荆门规划了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通用航空、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版块,而要让“两只手”都有力,核心是抓龙头企业。为了形成全产业集群,荆门提出了“链长制”和“群主制”,由市级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的“链长”和产业集群的“群主”,聚焦龙头企业,吸引补链企业、延链企业。

招商引资“真抓、实干、动真格”

去年,荆门共引进了长城汽车等亿元以上项目501个,其中,10亿元以上的就有48个,全市项目签约数、开工数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位。

为了将长城汽车引进荆门,前前后后花了11个月的时间,经历两任市委书记,另外有8位市领导,还有40多位干部参与招商引资,前后谈了20多轮,非常不容易,它是市委市政府大抓实抓招商引资的一个缩影。

在荆门最新出台的“大抓实抓招商引资的意见”中可见一斑——在招商奖惩上,荆门动起了真格的!比如说连续两次考评排名靠后的,约谈主要负责人;对连续4次考核排名靠后的,规定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负责人在一年之内都不能提拔、晋升重用等等。

“五个一”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

作为江汉平原腹地,荆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去年,全市的粮食总产286.7万吨,占了全省的十分之一,但一直以来,缺乏品牌、深加工不够,导致农业“大而不强”。“十四五”期间,荆门将实施“五个一”工程,即一袋米、一壶油、一只虾、一头猪、一枝花。

“高铁梦”终圆

“不甘中游、力争上游”的荆门,如今,还有一个“神助攻”!现在襄荆和荆荆两条高铁已经开工,沿江高铁武荆宜段即将开工,只需要50分钟就可以从武汉到荆门了。

“高铁梦”的实现,让荆门迎来了历史性机遇,通过汉江黄金水道的开发利用,以及漳河通用机场和国家管道公司加密输油管道的改造,“十四五”期间,荆门将成为“铁水公空管”高效联通、多式联运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荆门在荆门西站,规划建设8.7平方公里的一个高铁新城,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和现代商贸业,以及文化旅游业等等相关的一些产业实现“线站产城文”一体化发展。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荆门以产业创新为基础,让“中部支点”撑起来 ,以“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 把“争先动力”逼出来, 荆门,这座中部之城,正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强大发展气场!

热点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