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地> 本地> 正文
3.8万公里路网织就发展脉络

2025-11-14 06:10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11月11日,秋高气爽,宜都市高坝洲镇陈家岗村村民张益新家的橘园里硕果满枝,前来采摘的游客穿梭其中,欢声笑语不断。“青林谜镇环境好,‘宜都晶红’橘子味道绝,打算多带些回去!” 来自长阳的游客田祚龙说。

这样的热闹场景,在村民张益新的橘园里已是常态。但5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路不好走,客商不愿来,游客更是门可罗雀,柑橘的销路和村民的收入都不尽如人意。

转机,藏在“十四五”期间起笔打造的“美丽宜道”里。全长 22.5公里的青林谜镇环线公路,是宜昌市规划建设的“美丽宜道”之一,串联起沿途7个行政村,按沿线特色,划分为橘园大道、山地风情、环湖连通绿廊三段。张益新家所在的陈家岗村位于其中的橘园大道,这条路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旅游团、采果队一拨接一拨,‘宜都晶红’5块钱一斤还供不应求,上万斤早被预订,收益成倍增长!”张益新笑着说。

这条路的价值远不止于此。它串联起三峡橘醋文化旅游区、国家柑橘公园、青林谜镇、温泉酒店、长颈鹿乐园等特色景点,沿途配套建设了生态停车场、公路驿站、观景平台。今年,该环线入选全国 “十大最美农村路”。

道路的畅通,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在潜力。“我们带动村民搞农家乐、民宿,发展电商物流,在外的年轻人纷纷返乡,把柑橘、腊肉、土鸡蛋等农产品卖到了全国,村民收入显著提高。” 陈家岗村党总支委员陈波说。农家乐经营者赵阳也笑言:“在家开农家乐,一年能赚一二十万元,比打工强多了。”

农村公路串村连景,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国省干线的建设,则为更广阔的区域经济发展按下了“快进键”。今年8月,S254宜都市红花套镇绕镇公路通车试运行, 作为宜昌东部产业新区交通骨架的重要部分,它与清江三桥、江城大道共同构建宜都 “六纵七横八环九桥” 路网,更让宜都到宜昌城区的通勤时间大幅缩短,标志着宜都实质性融入宜昌 “半小时经济圈”。

“以前走老路,车比较多,耗时较长;现在走绕镇公路,全程都是快速路,半小时就到宜昌市区,太顺畅了!”经常往返两地的宜都市民杨斌颇有感触。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促一域发展。“十四五”时期,宜昌市将交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织就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截至目前,宜昌市普通公路总里程已突破3.8万公里,其中,国省干线里程3166公里,位居全省第三;农村公路里程3.48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以来,全市普通公路建设投资累计398亿元。” 宜昌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王亮介绍,国省干线完成一二级公路新改建360公里,国省干线一二级公路占比从“十三五”末的83%提升至90%,规划“五纵七横” 骨干网基本成型;全市农村公路新改建5369公里,实现了98%的乡镇通二级公路,100%的建制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公路毛细微循环更加细密。(记者马林、谭杨晨雷,通讯员谈丹、张琬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