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12 06:25 来源:三峡日报 编辑:张远近 人阅读

11月10日,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工作者冯林一上班,就走进网格,敲开居民郭玉红的家门,为老人送上刚办好的老年优待卡。“现在填表报材料少了,我们服务居民的脚步更勤了。”冯林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送完卡,冯林利用手机上的“宜接就办”小程序,实时拍照上传社区里水管漏水、地面破损等问题,实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居民刘隆玉见到社区党委书记洪娇,忍不住夸赞:“社区工作人员天天在网格里转,我们找他们办事,效率高多了!”
时值11月中旬,不再被材料、表格、总结困住手脚,而是全心投入服务居民之中,这让2012年就参加社区工作的陈莉蓉感觉“倍儿爽”。“过去到年底,每天要花五六个小时准备资料,不忙上一个月根本完不成。”陈莉蓉说。
这一工作节奏的转变,源于伍家岗区大力推进社区减负增效,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沉到一线、服务群众。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全面实施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健全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做优社会服务指明了前进方向。
伍家岗区制定社区(村)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扎实推进减负增效,将社区(村)依法履职事项优化调整至18项,精简15%;依法协助事项明确为44项,压减38%。“清单之外无事项”成为一条不可逾越的“铁律”。
“清单明确了社区该做什么,也让我们有了拒绝额外负担的底气。”伍家岗区委社工部副部长李晓昀介绍,通过集中开展“减牌子、减事项、减表格”行动,系统性为社区“松绑”,让基层工作者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地服务群众。
减负释放出的不仅是时间,更是治理活力与服务能量。随着行政性事务的缩减,各社区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准化、品牌化的志愿服务中,推动基层工作从“事务本位”向“服务本位”转变。
在张家坡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医生每周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量血压、查药箱、清理药品。“姥姥的药箱”项目因精准切中老年人居家安全痛点,在全区迅速推广。与此同时,“红色螺丝刀”“九佬十八匠”等志愿服务品牌也相继涌现。
11月7日,社区居民熊双喜、江德芳夫妇早上花1块钱就在社区的“睦邻星期五”缝好了裤子,志愿者还贴心地将裤子熨烫整齐。下午,夫妻俩就把家中闲置的缝纫机、榨汁机、空气炸锅、电火锅捐赠给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志愿者太暖心了,这些东西放在家里也是闲置,不如拿来给有需要的人。”熊双喜说。
“志愿服务就是让居民感受到身边的温暖,从而更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共建共享。”社区党委书记洪娇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发展志愿服务,加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为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提升治理效能指明了路径。
伍家岗区积极构建志愿服务体系,将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打造“吾爱伍家”区域总品牌,孵化出“江豚伙伴”“姥姥的药箱”等200余个“小而美”的项目。目前,全区拥有专业社工700余名、志愿服务队262支、志愿者超过15万人。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通过减负赋能、机制创新、服务提质,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扶持志愿服务品牌特色化发展,覆盖到基层治理的更多群体。”李晓昀说。(记者庹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