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江豚,他们“圈”力以赴——刘敏

2023-02-14 11:19 来源:三峡宜昌网

“走,一起去看看江豚!”2月3日一大早,刘敏来到宜昌渔政趸船码头,与宜昌协助巡护队队长何宝兵登上巡护船,顺江而下,一路寻找长江江豚的身影。

刘敏是宜昌市稻草圈圈生态环保公益中心的发起人。2017年,和许多宜昌市民一样,她第一次见到了江豚,只一眼,她就被江豚憨厚的外形、大大的嘴巴、可爱的微笑给迷住了。

得知长江江豚不足1000头后,刘敏有了一个想法:要行动起来,保护这种可爱的生物。

“保护江豚,首先要保障它们有足够的食物,让长江有鱼。”

彼时,长江禁渔开始实施,宜昌有大量的渔民上岸。渔民要转岗就业,而长江禁渔需要守护,何不把二者联系起来?既能为政府分忧,也能给上岸渔民解困,同时也可以保护母亲河。刘敏心里有了主意。

2018年,在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阿拉善SEE长江项目中心支持下,稻草圈圈创立了宜昌社会化参与保护长江江豚试点项目。

项目邀请退捕上岸渔民,经过专业培训后,转产转业成为专职巡护员,在渔政指导下,驾驶渔船改装的巡护船,在长江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内进行全天候巡查,协助打击违规捕鱼、电鱼、毒鱼等违法行为。

刘敏介绍说,巡护的范围有60公里,被划分为5个江段,每个江段由两名巡护员负责。

何宝兵和队友谢顺友主要负责巡视上临江坪至保护区上缓冲区近10公里的江段,他们每人每月总巡护次数不低于20次,每周三次定期对江豚进行日间监测,遇到特殊情况,还会临时增加路线进行巡护。

以前都是“打渔人”,如今变身“护鱼人”,成了长江巡护员。谢顺友告诉记者“加入巡护队后,常常看到江豚成群结队地游,这和我小时候看的样子很像,希望这个场景能留住,让小朋友们也都看看。”

穿上写有自己名字的救生衣,何宝兵和谢顺友站在船头,打开手机里的“江豚管家”APP,并仔细观察江面的情况。

“江豚管家”APP由稻草圈圈参与设计,它既可以记录巡护里程,又能对巡护过程中监测到的江豚动态、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后台还能调取巡护员每日巡护里程,生成巡护路线、突发情况等电子档案。

回忆起当年创立的模式被推广,刘敏难掩心中的喜悦。

如今,宜昌市域都采用宜昌江豚巡护经验,成立了自己的巡护队,吸纳100多名退捕渔民再就业,织就了一条坚不可破的护江长城。

近年来,稻草圈圈还组织学生和社会人士,参与志愿巡防队,协助劝导、宣传禁捕、禁钓行为。宜昌电捕鱼近乎绝迹,违规捕捞不见踪影,长江生态在逐渐恢复,江豚数量从2012年的8头左右恢复至约20头,2022年,宜昌江段连续观测到小江豚出生。

长江边远眺,刘敏感叹道:“守护长江不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事情,需要社会共同参与,希望通过稻草圈圈影响更多人,关注和参与长江生态保护”。

(全媒记者 张泉 熊鹏 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