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7 08:41 来源:三峡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共同缔造”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伍家岗区用心用情用力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探索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伍家经验”,为全区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日前,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集团)全媒采访团走进伍家岗,探访共同缔造的美好家园。
人人参与
“旁观者”变“参与者”
时而滑行踢腿,时而踩踏转身。1月10日,在军供小区休闲广场,居民卢阿姨的几段鬼步舞动感十足。
停车位、篮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健身区……休闲广场一应俱全。一侧墙面上,由居民共同创作的运动风主题墙绘,完美契合新场地,让人眼前一亮。“基于前期网上投票,运动风是居民呼声最高的。”张家坡社区网格员陈莉蓉说,这片如今受到居民热捧的场地,过去是片杂草丛生的荒地。
陈莉蓉介绍,军供小区有住户165户,是典型的老旧小区。随着时代发展,小区车辆越来越多,逐渐挤占了活动空间,居民面临缺乏场地和设施的难题,反应强烈。
张家坡社区“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伍家岗区委宣传部 供图
去年9月9日,一场“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在小区开展。通过“大家谈”的形式共同商议,最终确定将小区3栋楼之间的一块闲置斜坡进行清理改造。
看着刚刚建成的“游乐园”,居民欢喜的同时倍感珍惜。党员带领居民组建“睦邻管家”志愿服务队,分两个小组轮流进行养护和监督。
崭新的休闲广场成为了军供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会中,共同制定了《居民楼栋文明公约》,讨论解决了小区自管、环境美化、加装篮球挡板等一系列重点难点治理问题20余个,居民满意率直线上升,小区物业费收缴率和停车费收缴率均达到100%。
“让居民成为参与者、践行者、监督者、评议者、享有者,切实解决了居民的需求,提高了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获得感。”张家坡社区党委书记洪娇说,社区在实施“五大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中,充分运用“五民工作法”,依托“小板凳大民生”协商议事平台,组织包联单位、业委会、物业企业、小区党支部等多方力量参与睦邻广场改造、小区党群连心站等30多个项目谋划、监督、评价、管理等环节,至今议事会已举行80多场,形成“共办一桌席”的生动局面,“让居民从冷眼旁观到主动参与,从‘陌邻’变‘睦邻’。”
人人受益
“局外人”变“当家人”
“很幸福。”1月11日,看着手机上的到账短信,60岁的伍家乡共同村村民屈长新乐呵呵地说,作为“股东”,他已经连续6年领到分红。
当天,共同村1884名“股东”收到了村里发放的2022年股改生活补贴,共计500余万元。
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8万元,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2000万元;从负债500多万元,到村集体资产超15亿元。如今的共同村已带动就业近2000人,其中乡村从业人数1500余人。
“秘诀在于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在一起、说在一起,共建共享、同心同向。”村党委书记蔡琼说,通过“三最三不”工作法(即:最广泛的民主,选举表决不少一人;最真实的民主,大事小事不落一项;最管用的民主,扣股分红不差一毫),让村民成为村里的“当家人”。
2007年,宜万铁路建设拉开了共同村征迁的序幕,村“两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依托108亩发展用地和3.5亿元的征迁资金,于2015年底率先建成宜昌市首个村级园区——共同科技企业创业园。如今,已吸引60余家企业入驻。
共同科技企业创业园。伍家岗区委宣传部 供图
2016年,蔡琼提出进行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的建议,经村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一致同意;2017年,1885名“股东”首次分红。6年来,共同村共计分红3000余万元。
股改的成功,增强了村民共同缔造的意识,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同”实践经验。
湖北现代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总投资5.5亿元;宜昌英杰学校(高中部),计划投资8亿元……随着教育产业的落地,共同村正由都市工业向产学研一体化转型。
“把剩下的土地用于教育产业发展,打造第二个村级经济园区。”蔡琼说,发展教育产业是全体村民代表的决定。“教育既能为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稳定收入,更能为今后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这些年,上亿元的项目都由村民代表大会投票决定。村民感叹,自己不仅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建设者。
2022年9月,共同村被纳入宜昌市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
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下,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多年来,共同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动群众,探索出一条“组织兴、产业旺、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人人共治
“独唱”变“合唱”
“临近新年,这几个月生意不错。”1月11日,在伍家岗江山社区内蒙古牛羊肉总经销店,合伙人马世云和张静正在后厨忙活着打包快递,张静笑着说,他们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原来,这家店由土家族、回族、汉族、俄罗斯族、蒙古族五个不同民族的伙伴合作经营,团队策划人马世云受宜昌的表妹张静邀请来考察,最终选址有1300多位少数民族同胞,开设有50余家少数民族店铺的江山社区。
去年,因疫情影响,经营陷入困境,马世云一度心生离意。“想到初来时文化、语言不同导致各方面都遇到了许多困难,社区工作人员一直热心帮助,我觉得走之前还是要告个别。”马世云说。
令马世云没想到的是,江山社区“红领管家”服务团队上门帮扶解困,协调市总工会将他们的店纳入线上“宜工生活”平台,帮助其共克时艰、拓展销路、打响品牌,逢节假日还组织线下团购。
去年,为拓宽辖区各族群众表达诉求、沟通交流渠道,社区在“红领管家”党建综合体下设“石榴花工作室”,设 4 个“石榴籽驿站”,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和志愿者为骨干服务力量,发挥政策宣讲、民情收集、就业创业、便民服务多重功能,为社区建设发声,为幸福生活聚力。
马世云得知后,积极参与其中,如今他的店就是石榴籽驿站三号驿站。
“从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与者变成受益者、从受益者变成共治者。”江山社区党委书记嵇彩凤说,社区坚持“江山美如画,社区暖如家”的理念,以服务居民需求为工作导向,以优化基层治理为根本目的,将“共同缔造”理念作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江山社区打造了“红领管家”党建综合体,以社区党委为主体的“红领管家”工作室为中心,辐射带动红领律动宣讲团、党员义务巡逻队、红领“仁心守护”专业医师志愿服务队、红领律师志愿服务队等“8+N”支服务队,从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细微处瞄准发力,以“线上+线下”模式,让社区群众逐渐从服务对象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共建者。
“声”入民心
用心用情创新 有声有色宣讲
咚咚咚!咚咚咚!
“鼓板响起,歌声嘹亮,满怀情来歌唱、来歌唱,北京召开呐‘二十大’,亿万人民喜洋洋……”1月13日上午,在伍家岗区文化馆,宜昌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张鲁宜敲起大鼓,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文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赞美伍家岗新变化。 王昌明 摄
当天,伍家岗区启动文化“佳宴”理论宣讲直通车。一批文艺宣讲志愿者纷纷亮出“绝活”,共同唱响党的二十大精神主旋律。
双手打起快板,脚踏欢快节奏,理论宣讲志愿者陈爽和同事们的舞蹈快板《共铸文化新辉煌》,颇受观众热捧。“从作词到编舞,全部是我们自编自导的。”陈爽说,作为一名基层宣讲员,有责任宣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我们想通过这种形式,让大家一起唱、一起跳,共享喜悦!”打起手中的快板,陈爽笑着说道。
和陈爽一样,近百名文化宣讲志愿者纷纷亮“绝活”秀才艺,情景剧、舞蹈、诗朗诵、评书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轮番精彩上演。
别开生面的“文艺+微宣讲”形式,使宣讲工作从说教变得生动,深受群众欢迎。“这些节目我们听得懂、听得进,都很精彩,我都爱看!”观众张世海竖起了大拇指。
宣讲过程中,23.11万网友通过直播方式在线共享文化盛宴,也是一片点赞声,还有网友还在线留言咨询:“怎样才能成为文艺宣讲员?”
“下一步,直通车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让文艺宣讲志愿者站C位,居民群众同登台,大家一起乐享文化‘佳宴’。”伍家岗区文旅局党组书记李晓升现场向广大志愿者发出邀请,期待大家携手搭乘文化“佳宴”理论宣讲直通车,用心用情创新、有声有色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人心。
聚焦民生
办实事 解难题 惠民生
重点实事项目是推进伍家岗区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该区全力推进20项重点实事项目,建立县级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三位一体”的办理机制,按照时间节点倒排工期,一项一项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解决,推动实事项目取得实效。截至目前,全区20项重点实事项目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推进伍家岗区停车惠民行动。目前新建停车场4个、停车泊位304个;市区合建停车场2个、停车泊位1476个;社会投资新建停车场1个,停车泊位40个,总新增泊位近1820个,超额完成停车泊位供给建设任务。
●助力物业服务品质全面提升。目前物业小区党组织已全覆盖。符合条件的业委会应组建250个已组建221个,年内完成覆盖率100%。规模以上物业服务企业已达到8家。
●支持在伍家岗区大学生就业创业。目前,全区引进各类人才9200名。聚焦解决人才安居问题,投入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全区首个智能人才公寓。
●加快推进中小学学位建设。2022年全区新增加学位3120个(其中小学1620个,中学1500个)。区实验中小学(城东校区)、实小北山校区改扩建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
●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制定《伍家岗区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施工改造200户。2022年困难群体应代缴人数1277人,代缴率100%,实现困难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维护。目前全区61个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标。辖区拥有全民健身路径166套,各类健身器材1331件,10分钟健身圈已形成。
●加快托育服务机构建设。统筹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多元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普惠托育机构建设。截至目前,鑫鼎社区普惠性托育园开园,古塔社区普惠性托育园开园,宜化新天地托育园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年底交付使用。
●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社区医务室19个,招聘社区医务室专业技术人员41名。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沙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月初完成了卒中防治站的认证工作。
●推进身体残疾、精神障碍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全覆盖。目前,完成468名精神残疾人证件核查工作,完成两项补贴职能下放工作,完成2314人次残疾人两补发放工作;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动态调整等关爱帮扶机制。
●加快推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加装电梯。目前已经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47个;积极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加装电梯66部。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潘旺雄 刘晶晶 杨雪 通讯员 龚艳菊 杨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