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5 07:14 来源:三峡日报
就业稳定,发展才能更有底气。今年以来,宜昌市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各项就业核心指标喜人。其中,1月份以来,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8万人,同比增长39.7%。节前外出务工返乡的16.5万人中,有留宜就业创业意愿人员达1.6万人,同比增长60%。2021年11月以来,1.4万中高层次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同比增长88.5%。
数字,体现的是量变;数据背后,是宜昌市就业高质量发展的质变。
稳和扩——城镇新增就业2.88万人
在不少城市面临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尴尬时,宜昌一季度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88万人,秘密在哪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用“稳”和“扩”进行了总结。
助力稳就业,春节期间的稳岗留工是重要一环。1月14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通知,全面部署开展稳岗留工专项行动。2745名外省户籍职工领取“留宜红包”137.25万元;57家企业间签订“共享用工”协议调剂员工793名,获得奖补39.65万元;70家规上工业企业、54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申报“助企留工”奖励资金512万元。节后,全市140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1354家第一时间复工,复工率达96.4%,明显高于去年同期。
紧跟招商引资重大项目,不断挖掘重点产业岗位容量。
根据宁德时代、山东海科、广汽传祺等151个重大项目用工需求,先后挖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岗位5万余个。稳定的市场为全市就业积蓄了可观潜力。
招和创——1.6万返乡人员留在宜昌
节前,16.5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节后,1.6万人选择留下来。留下来的背后,是“招”和“创”的双向发力。
1月以来,全市上下启动“春风行动”,全力保用工促就业。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84场,进场企业200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4.3万人,签订劳动合同2.44万人。
一系列优惠的创业政策,也让求职者在家门口创业的动力更足。长阳榔坪镇的创业者邱峰就是其中一员。互联网的崛起和乡村广阔的市场,让在上海的邱峰看到了机遇,果断回到家乡创业,享受了无抵押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农业公司。
如今,创业担保贷款电子化审批,已经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腿”。今年一季度,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6亿元,扶持创业5844人,带动就业1.7万余人,贷款规模、扶持人数和贷款回收率等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优质的企业、合适的岗位以及优惠的政策、干事的舞台,吸引了许多外出乡贤将就业目光投向家乡。“就业何必去远方,宜昌就是好地方”,正逐步成为现实。
引和留——1.4万名中高层次人才“心仪”宜昌
2021年11月,宜昌市“人才新政”出台。目前,已有1.4万名大学以上人才达成就业意向,同比增长88.5%,这是“人才新政”释放的红利。
大学生3年内可享1元年租金入住人才公寓,或每年最高1.2万元租房补贴,发放最高10万元“购房首付款补贴券”。90余家企业开展大学毕业生最低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设置年薪底线不低于4.5万元,让“新手上路”安心不愁。
“人才新政”全力“引”,贴心服务安心“留”。
乘飞机时,只用出示一下“宜才码”,就可直接进入贵宾室。2021年11月,宜昌市上线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宜才码”,人才只需通过平台的分类认定,就能对应享受创新创业、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等9大类基础服务,享受子女入学等专属服务。
租赁补贴1个月内办结,购房首付款补贴券7个工作日内办结,公积金贷款1个月内办结……精准务实的政策兑现,无微不至的服务关怀,正汇聚成宜昌面向全球引才的“强磁场”。截至目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注册已突破6.8万人。
“只要你来宜昌,小到生活补助、租房补贴,大到购房安置、编制保障,都会有人管。”这是宜昌对人才的承诺,也是宜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底气。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李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