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渔、东岳庙、紫阳三大中心呼之欲出 宜昌崛起华中最大数据中心集群

2022-03-05 07:17 来源:三峡日报

门前听涛声,楼顶观大坝,东岳庙数据中心就在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上拔地而起;跨江而过是已投入使用的田秋渔数据中心;下游22公里,葛洲坝右岸,紫阳数据中心正在规划之中。

田秋渔、东岳庙、紫阳,三点连线刚好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这个铁三角“将成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之一”,为宜昌抢抓“东数西算”机遇,逐梦第9个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节点提供强大支撑。3月1日,记者来到大坝右侧的东岳庙,探访这些看不见却离不开的数据的神奇旅行。

东岳庙,天然优势,肉眼可见

走进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调度指挥大厅,清一色的年轻人、IT人才,处处可见华为、格力等中国技术创新先行者的徽标。

据介绍,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将在本月底竣工,4416个机柜将全部投入运行。未来中心全部建成后可提供2.64万个机柜。

一个卓越的大数据中心需要3个外部条件:安全稳定、高效配电、高效制冷。纵观全国,东岳庙的先天条件,肉眼可见,令人羡慕。

站在东岳庙数据中心大楼楼顶,巍峨的三峡大坝就在眼前。这里距三峡大坝的直线距离仅3.6公里,在地理空间上享有坝区安全及安保优势。

大型数据中心,是名副其实的“电老虎”。三峡电能供电保障中心技术主管胡明说,东岳庙数据中心一期工程全部投产后,年用电量将超过2亿千瓦时。中心使用的是三峡大坝清洁能源,匹配了全世界最强“电源”。

制冷散热是每个大数据中心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东岳庙数据中心门前就是滔滔长江,江水常年维持在12℃左右,较低的气温有利于数据中心散热。

“数据中心将采用江水冷源系统降温。江水冷源是一种新型制冷方式,结合环境变化,如空气温度、季节变化等,通过严密逻辑计算及推理,有效利用低温江水降低能耗,提升能源效率。”三峡长电大数据公司总经理曾超说。

数据集群,数据说话,值得期待

2月17日,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获批,“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

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

在东岳庙数据中心工地的展板上,我们看到了数据奔跑的速度。以长三角(上海)至贵阳为例,数据传输需要13微秒,而长三角(上海)至湖北(武汉),数据传输只需要5.7微秒。

项目技术人员介绍,从专业上讲,那些对信息的延迟容忍度低的板块,特别是金融和互联网行业,这种领先将转化为东岳庙乃至宜昌数据中心在谈判桌的竞争力。

三峡高科董事长顾伟介绍,华中地区尚未布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三峡东岳庙数据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在减少数据延时、降低传输费用、保证中心能源供给上,具备独特优势。

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宜昌产业基础良好,创新氛围浓厚,即将成为第9个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节点。从田秋渔到东岳庙,再到未来的紫阳数据中心,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集群正在崛起。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万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