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情钟屈原祠

2022-02-26 22:20 来源:三峡日报

勇担“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大使命,加快强产兴城、推动能级跨越的宜昌,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里。为更好挖掘传承屈原文化,弘扬屈原精神,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把宜昌打造成屈原文化的权威阐释地、标准制定地、活动聚集推广地,通过对屈原文化的挖掘、传承、弘扬,塑造宜昌城市品牌,丰富宜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宜昌世界旅游名城建设,2月23日,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三峡日报社、湖北屈姑国际农业集团联合启动“屈原文化与诗画宜昌”大型主题征文活动,面向海内外征集优秀作品。征文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参与,2月25日起,三峡日报副刊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刊发,与读者共享。

情钟屈原祠

作者 | 谭家斌

秭归屈原祠自唐代矗立至今,虽历经两次搬迁,但始终坚守在长江之滨,因为它始终承担着传承文化的历史使命。祠里挺立着一位吟咏楚辞的古人,虽跋涉两千多年的长河,但始终傲然于国内外人们的心田,因为他是“中华诗租”“世界四大文化名人”。我作为秭归人,为能与屈原同乡而荣耀。我作为秭归屈原纪念馆人,为能为屈原做点事而荣幸。

那是2009年的事。因三峡水利工程兴建,2006年11月迁建于长江南岸秭归凤凰山的屈原祠即将竣工,其展览陈列工程被纳入议事日程。时任秭归县文化局局长邀我和他一起到武汉参加省文物局一个会议,并嘱咐我把自己出版的一本屈原文化专著带上。进入会场,看到有省文化厅和省文物局的领导,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会。但我又顿生疑窦:为什么要我参会呢?省文物局领导说第一项会议议程是商讨专人专班编撰《屈原祠展览陈列大纲》,确保屈原祠在2010年6月16日端午节正式对外开放。领导的话刚说完,县文化局长突然说:“我推荐谭家斌!”他边说边把我的那本书递给省领导。

霎时,他们再说的话我都听不到了,因为倏然而至的这句话使我头脑一片空白。一个如长江拐弯似的巨大问号占领了我的思维:我行吗?转而又是蜂拥而至的一个个问号塞满了我的头脑: 58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的展陈资料怎么搜集整理?什么地方有这些资料?展陈内容怎么确定?时间来得及吗?我突然站起身,大声把这些问号一一抛出来。“了解或熟悉屈原文化的人来写展陈大纲有长处”“秭归县是贫困县,财政缺钱去请专业队伍”“办法总是有的”……参会领导你一言我一语,既解释面临的难题,又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并形成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编撰《屈原祠展览陈列大纲》的事已落到我头上了。

半小时后,我提高语音:干就干!这三个字的一句话既像气话,也像誓言,在场的人都将目光齐刷刷地向我射来,光束带着温暖、信任、鼓励,布满我全身。

说干就干。回单位后,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整整思索了一个上午,在大脑里像放幻灯片一样,将自己所读所见所闻所藏的屈原文化片段堆积起来,再一个一个画面分类、筛选、固定,然后形成初步构架。

屈原祠具有纪念屈原、展示屈原文化的双重功能,也成为国内外瞩目的人文景观。因此,应展示屈原文化精髓,从而领略屈原精神内核。结合屈原祠建筑布局,以屈原文化源流为主线,用量体裁衣的办法布展,其“源”是屈原及其作品,其“流”是其对后世的影响。将南展厅的主题定为“源”,总括为“卓绝一世”,包含屈原生平、屈原时代背景、屈原代表作品等。北展厅的主题定为“流”,总括为“逸响千秋”,包含国内纪念屈原的建筑及相关遗址、端午和龙舟竞渡习俗、屈原影视、字画等。这两个主题也符合鲁迅对屈原“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的评价。前殿做“序”厅,介绍屈原祠历史沿革。大殿做“祭”厅,用作祭祀屈原场所。

展陈结构确定后,我与馆内五个同事分头搜集资料。有的钻进馆内库房或翻阅古籍,或复印文献,有的赶赴外地拍摄照片、收集史料。其间,我为寻找赵朴初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屈原祠题写的一副对联手迹花费了两天时间,我到归州原屈原祠的库房在一册册档案内、一本本书籍中、一个个纸箱里翻找,最终在一个信封里找到了原件。一个只有三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的纸条,其落款印签是单独的只有五公分见方的纸片,而且不在一处。

“大节仰忠贞,气吐虹霓,天问九章歌浩荡;修能明治乱,志存社稷,泽遗万世颂离骚。”大殿楹联得以现芳容,这副既嵌入屈原代表作品名称又赞颂屈原忠贞爱国精神的楹联,堪称秭归屈原纪念馆镇馆之宝。

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想起一个新的资料,迅速掀开被窝拿起笔和纸写下来,好像怕丟掉一个宝贝一样。

两个多月后,我执笔并整理的近50万字、200多幅图片的《屈原祠展览陈列大纲》初稿终于分娩出来了。

初稿形成后,先后邀请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副会长周秉高、蔡靖泉等国内屈原研究名家召开四次座谈会,并进行评审。当年底,大纲评审通过。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制作“屈原放逐图”时,差点贻笑大方。我看到成品展图上的沅水一带出现一个“长阳”的地名,很奇怪。该图来源于国学大师、著名楚辞学家姜亮夫1960年出版的《楚辞书目五种》一书中的手绘地图,因为开本小而又是手写小型繁体字,我仔细对照,原来是将“辰阳”的“辰”误为繁体“長”了。之后,我反复校对,又纠正了几处张冠李戴的古地名。

一晃十年过去了。2018年屈原祠新建屈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2019年屈原祠展览陈列提档升级,编撰两个展陈大纲的任务又派给我了,这也更加深了我对屈原祠的依恋之情。

至今,漫步在屈原祠,我为能与屈原同诞生于秭归乐平里而自豪。同时,我也为在沉吟着“上下而求索”“哀民生之多艰”“余独好修以为常”的诗人身边转悠了二十多年而欣慰。

屈原归来了,屹立在屈原祠而被顶礼膜拜;屈原出去了,耸立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巅峰而光耀天下。